首次听到Borough Market(拔日市场)是几年前的事了。我记不得是听谁说的,其时言者告知这个市场有意思,值得一顾。正巧,3月15日下午,我们去Borough high street(拔日主街)办事。
拔日主街地处泰晤士河的南岸,北接伦敦桥,引桥的西侧是拔日市场,东侧则是伦敦桥火车站。事毕,遂寻访“拔日市场”。
我们从萨瑟克街进入市场内的斯掏泥街,循右而入,第一家是水果蔬菜店。蔬菜店的右边店里站着一位老者,其与我目光相交。他从一玻璃小瓶内挖出一勺酱让我品尝。我不解,老者说可用于蘸牛排,其味略甜酸,颇合吾口。老者的摊位上堆满着大大小小的罐头,是各种风味的蘸酱。
蘸酱店的对面是一家叫“蒙氏干酪”的奶酪店,令人印象深刻。奶酪之大,与我平常在超市里所见,判若天壤。印象深刻还在其形,有几块中国传统建筑里的柱础石,颜色灰褐厚沉,似乎有上百年的积淀;还有数只鼓,上下叠在一起,鼓的周围写满了文字。再仔细一看,柱础石、西洋鼓非装饰物,皆是牛奶制奶酪也。标签上写明产地瑞士。店里还有山羊奶制奶酪,软如中国的豆腐,一块十镑,半块五镑;也有绵羊奶制奶酪。后来发现,“拔日市场”里有许多奶酪店,生意都不错。
我最后是在一个小摊位上买的。售货员马修,三十出头的年纪,来自新西兰。他说他们的奶酪作坊就在伦敦,由他的老板亲自制作。马修说:“哦,吃奶酪,不要忘记喝红酒。”我说:“是吗?”他说:“奶酪配红酒,绝妙。”
蒙氏干酪店的隔壁是火腿店,店员一高一矮两白人汉子,高个英国人,矮个西班牙人。高个递给我一小块火腿,我尝了尝,味道不错,示意要买。高个拿起火腿便放在切片机里切。我急问:“给我切多少?”高个答:“我切片,你说停止,我就停止。”矮个羞涩寡言。我看看他前面的一只火腿,他说是西班牙火腿。我让他也切几片。西班牙人切的火腿削薄如纸,无愧于火腿之乡手艺人的美誉。
买好火腿,望着前方摊位林立,游人如织,我便径直朝人流走去。市场上的街道纵横交错。此地如同一个不散的庙会,商家忙碌,顾客欢喜,热热闹闹,有中国人过年的气氛。来到这里的顾客大多并非是有目的地来购物,更多的是来游玩的。
我被裹在人流里,忽然发现一家面包摊,名曰奥利维尔面包房,有各色面包,其中一款硕大,一个个叠着,最上面的一个切开,里面有许多孔穴,看着心喜。牌子上写着,le rustic,bread as it should be!le rustic是品牌,后面这句说,“面包就得是这样”!霸气,勾起了我的食欲。看配方:有机白面粉,有机全麦面粉,黑麦老面,水,海盐,糖蜜,蜂蜜,酵母。用黑麦老面发面是欧洲的一种传统天然发面技术,发面时间长,面团里的孔穴多且大,面包弹性足,嚼之则满口生香,深受欧洲人的喜爱。
过面包摊,是几家水产店,有蟹、虾、生蚝、鱼等,品种繁多。鱼摊飘着香味,缕缕不绝,是为烟熏三文鱼。有一家肉制品店,摆放着各种腊肠,也有几块咸肉,肉膘又厚又白,炖汤一定鲜美。摊主给我一小块,尝之,肥而不腻,但是咸度不够。我一看,标牌上赫然写着——烟熏五花肉,产地:多塞特郡。此肉不能炖汤,只宜生食。
最后,过一条横马路,往北走,是各种小摊位。北望一教堂突耸天空,此为萨瑟克教堂,教堂后是蜿蜒而过的泰晤士河。这片市场里则有许多大排档,人头攒动,生意兴隆。
拔日市场是伦敦一个古老的食品批发零售市场,至今已有九百年的历史,值得多次游玩。我所探玩的摊位不足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