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5月0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趣味与境界
杨晓晖
  杨晓晖

  童孟侯是夜光杯的老作者,也是我的老朋友。抽着烟斗,妙语如珠,是“童”式招牌。你在会议上紧张了,你在宴席中隔阂了,有他在,会浑身放松。他是能够身处紧张却最不紧张的一个人,也许是海员出身,看淡一切。在朋友圈看他发他写的采写钟扬的报告文学《生命之种》,一反他过往谐趣轻松的风格。16000字,深沉,深情。

  关于该文,我们有一通电话聊。他是主动申请去完成这次写作的,采访了大量与钟扬有关的人,写作过程数度落泪。在电话中,他的激情与感慨仍然奔腾不息。他的心得描述无法不感染到我,犹如他的文笔同样使我感动落泪。像钟扬那样的人太少了。

  写作就是一场洗礼。

  想起来,童孟侯也是“老郑的圆桌”上的人。所谓“老郑的圆桌”,是指我们的“读者编者作者”专栏上登过的同名文章。郑自华,与他身边的近10位文学爱好者(多住杨浦区),聚谈、交流、热心投稿夜光杯。曾经接过老郑的话头:“晚报的融媒体是怎样的?”答他:“欢迎你们来参观。”——春节之后,老郑和他的团队真的来了。作者编者茶话谈心。

  这是一种缘分。缘分还在发展之中。

  4月底,他们知道晚报同仁在为意外身亡的年轻同事集体捐款的事后,“老郑的圆桌”的每一位文友都捐了款。他们与我们离去的同事素不相识,但是“晚报情结”将他们与他联结在了一起。他们要向亡者家属转达他们的慰问与关切。

  文学是什么?文学就是古道热肠,情义担当。一个冷漠的麻木的势利的人,怎么可能写得好文章?谁有兴趣来读这类人的文章?!

  在《生命之种》这篇报告文学的结尾处,童孟侯写到,他开始收藏一点植物的种子,那会有一种踏实感。他发现他变得不再喜欢吃炒货:瓜子、榛子、杏仁、花生、松子……万一把某一类植物的种子都吃光了,也许那类植物就消亡了。“童”式的幽默仍然在。一派天籁,可爱素心。

  境界与趣味是作文必须有的。它们是文章的两极。没有境界的文章只是文字游戏;而有趣味与没趣味,就像是塑料花与鲜花的迥然之别。但境界与趣味,首先,它们不是更应该来自于写作者对自己的修炼?既是修炼,那就是无止境的。为文为人的乐趣也即在于此。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聚焦/新民环球
不惯今宵向月看
趣味与境界
东野圭吾,也无法“完美”
书法
人口老龄化推动学会发展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趣味与境界 2018-05-03 2 2018年05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