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汶川救援医生登上上海交大思政课讲堂~~~
汶川救援医生登上上海交大思政课讲堂~~~
汶川救援医生登上上海交大思政课讲堂~~~
汶川救援医生登上上海交大思政课讲堂~~~
汶川救援医生登上上海交大思政课讲堂~~~
     
2018年05月0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汶川救援医生登上上海交大思政课讲堂
能救性命,更要敢救人生
易蓉
  “我是这场地震的亲历者,幸运的是我没有受伤。我想问三位前辈,这段救灾经历对你们的医学人生有什么影响?”昨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懿德楼二楼的报告厅里,三位亲历汶川地震救灾的上海医生登上“健康中国”的讲堂,为医学生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

  重症医学专家、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当年随上海第二批救灾医疗队入川,在他的科学救治和悉心陪伴下,北川女孩秀秀一次次甩掉死神的纠缠,如今已是法学研究生。秀秀在地震中失去了一条腿,但在后来的人生路上多了陈尔真这位“陈老爹”。面对医学生,陈尔真回忆当时的情景与大家分享道,“掌握技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心的牵连。当病人因你信任,才能更好康复。”

  “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伤残率”是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主任王坚所在医疗队的工作目标,这也是上海医生们的共识,“医生的使命不仅是救命,还要尽力保证伤员未来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能够尽早回归社会。”为了减少对患者未来一生生活的影响,医护团队将风险留给自己,屡次选择技术难度更高,护理工作量更大的保肢方案。“因为我们懂得,一个医生的诊断,将会影响病人的一生。”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部感染科主任许洁也说,除了看好病人,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让病人能够重回生活轨道。

  这堂思政课上,前辈们的亲身经历和真切感悟令医学生们体会到医者的使命、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惜。17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赖经纬来自四川,“作为一名灾难的亲身经历者,从这一个个鲜活的救援故事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医者肩上所要肩负的仁爱、坚毅、责任和奉献。”  本报记者 易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聚焦/新民环球
破解“接娃难” 巧管共享单车
上海月浦花艺节开幕
幼有所托
能救性命,更要敢救人生
宋庆龄学校开设“全球课堂”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能救性命,更要敢救人生 2018-05-03 2 2018年05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