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刚
川航3U8633航班
重 庆
6时25分
从重庆起飞
7时许
驾驶舱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
成 都
7时42分
航班安全备降成都
昨天3U8633航班由注册号B-6419的空客A319机型执飞,该机于2011年7月26日进入川航,截至2018年5月14日,共使用19912.25小时
查询近15日维修记录,该机无风挡故障信息。目前已确认破裂风挡为原装件。详细情况正待进一步调查
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有序下机并得到妥善安全安排,副驾驶皮肤擦伤,一名乘务员腰部受伤,正接受治疗,机长刘传健身体状况一切正常,将再做一次全面体检
金志刚 整理 邵晓艳 制图
昨天早上,四川航空重庆飞拉萨的3U8633航班,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万米高空中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突然破裂脱落,危急程度堪比空难纪录片《空中浩劫》里英航5390航班遇到的情况。在千钧一发之时,机组在机长刘传健的带领下,沉着应对,克服重重困难,将飞机紧急备降在成都双流机场。
这次紧急备降,被网友狂赞,也被业内人士肯定为“史诗级”“世界级”返航备降。整个过程中,3U8633航班驾驶舱里到底经历了什么?根据机长刘传健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讲述,我们还原了“惊魂40分钟”。
副驾身体已飞出一半
昨天6时25分,航班从重庆江北机场起飞,飞往拉萨。
刘传健回忆,大约7时刚过,飞机已到成都区域的巡航高度,离成都大约100-150公里。没有任何征兆,飞机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突然爆裂,发出“轰”的一声巨响,瞬间脱落。刘传健往旁边看时,副驾驶的身体已经飞出去一半,半边身体在窗外悬挂。还好,他系了安全带。当时驾驶舱物品全都飞起来了,许多设备出现故障,噪音非常大,无法听到无线电。飞机震动非常大,无法看清仪表,操作困难。
同时,驾驶舱释压,驾驶座的氧气面罩自动脱落,机长、副驾驶的缺氧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由于驾驶舱和客舱是密封隔绝的,因此释压、降温没有对旅客造成特别大的影响。
释压低温下沉着驾机
飞机震动厉害,客舱内物品横飞、散落,旅客们也戴上了氧气面罩,有的旅客被吓哭了乃至昏厥过去。机组广播:“我们有能力有自信安全降落。”让大家稍稍有了一些安慰。
但这时候紧急备降,按照刘传健的话说,是“非常难的一件事,不是一般的难”。释压、低温,会对驾驶员造成极大的身体伤害,“突然的压力变化会对耳膜造成很大伤害。”实际监测显示,当时飞机飞行高度为32000英尺,气温低到了-40℃左右。
当时飞机的速度是每小时八九百公里,使得机长的每一个动作都非常困难。刘传健打了个比方:“如果你在零下四五十摄氏度的哈尔滨大街上,开车以200公里的时速狂奔,你把手伸出窗外,你能做什么?”
刘传健用键盘输入数字的方式发出了7700特情指令,并开始驾驶飞机下降、转向朝成都双流机场飞去。7700特情指令“相当于表示‘现在我需要帮助’,管制台会看到它,知道大概的情况”,以便地面给予这架飞机最大程度的配合和帮助。
仪表盘损坏全凭人工
由于当时飞机飞行速度非常快,必须先减速,但也不能直接下降,否则会造成机上人员的伤害。所以,紧急下降分了两个阶段:一是从32000英尺左右紧急下降高度,二是从24000英尺高度下降到安全着陆。
在自动驾驶完全失灵,仪表盘损坏,无法得知飞行数据的情况下,如何确定航向、备降机场的位置呢?这时候,一靠“人”的经验、二靠“天”的帮忙。
刘传健在这条航线上飞了约100次了,对各方面情况都比较熟悉,他完全用人工操作,靠目视判断,靠毅力掌握方向杆。同时,天气也帮了很大的忙,“几乎无云,能见度非常好,如果是伴随降雨或者天气状况不好的话,后果无法预料。”
“当时只想能不能把飞机安全操作下去,无法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我当时的身体应该是发出了非常大的抖动。”刘传健说。从网传的照片可以看出,副驾的制服已被严寒的强风撕成一缕一缕的。
从7时刚过发出7700代码,到7时42分安全落地,在“惊魂40分钟”内,刘传健带领机组,完成了一次“世界级”“史诗级”的紧急备降。而对于网上“着陆后飞机爆胎”的传言,刘传健也给出了否认的答案:“没有的事。因为飞机超重,并且反推设备不能工作,因此比正常滑行距离要长,轮胎摩擦更久,导致温度过高,然后轮胎自动瘪气——这是一个保护,不是爆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