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7月2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调整饮食结构,别把肠癌“吃出来”
潘嘉毅
  【新闻背景】

  肿瘤防治的现状决定了靶向药物的发明和创新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新兴的靶向药物治疗已成为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对抗癌症的一柄利器。为了让患者用对药、用上药,国家医保目录更新升级,切实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肺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淋巴瘤、白血病等的抗癌靶向药,被纳入医保,最终受益患者。

  有效防治结直肠癌大有可为

  虽然安全有效的肿瘤治疗手段越来越丰富多样,但是人们更期望不得病或者把肿瘤的萌芽尽早扼制住。在这方面,有效防治结直肠癌的发生大有可为。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普外科葛步军主任医师指出两项关键点,一是调整饮食结构,二是肠镜下及时干预息肉。

  大量临床研究发现,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化的饮食结构与2/3的肿瘤发生关系紧密,尤其是肠道恶性肿瘤。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经煎、炸后,蛋白质高温变性,油脂热聚变并生成不利于肠道健康的化合物。而多吃新鲜的时令蔬菜水果可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泄,减少胺类代谢废物在肠道的停留时间。所以要积极调整饮食结构,不给肠道创造任何病变的机会。推荐大家参考中国营养学会推出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多吃蔬果,适量鱼、禽、蛋、瘦肉,选择合理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拌等。

  60岁以上人群以及肠癌高危人群接受肠镜筛查,可使居民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明显下降,主要原因就是早期筛查使肠癌得到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争取到治愈机会。肠镜检查被公认为确诊肠癌的金标准。肠道息肉转变为恶性肿瘤的风险高,这种转变通常历时约10年,接受肠镜检查时即可及时发现并镜下切除息肉,阻断癌变途径,并可获得病理分析报告,进一步明确诊治方案。

  在传统检查项目中,粪便隐血试验适用于有筛查意识的大肠癌高风险健康群体中的40岁以上男性和35岁以上女性,尤其是有肠癌家族史、作息不规律、嗜烟酒、肥胖、肠镜检查依从性低的人群。在排除食物干扰的情况下,粪便隐血试验连续多次阳性报告,尤需高度怀疑肠道病变。体检中常用的肛门指检可发现直肠末端的肠道占位,临床发现,一半肠癌病灶在指检可及的直肠部位。因而大家在体检中不要“羞答答”害怕肛检,作为无创检查,肛检在及时发现肠癌方面功不可没。

  新辅助治疗实现晚期“不晚”

  除了及时体检筛查外,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现实情况是很多患者当出现明确症状时才就医,其中不乏高龄患者。目前治疗结直肠癌首选手术,而高龄患者的家属往往拒绝手术,事实上,高龄早已不是手术的禁忌症,有些体质较好的高龄患者完全可以通过手术获得理想的疗效和延长生存期,手术风险不再单纯以年龄论。

  临床上,大约有70%的结直肠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其中一部分发生了肝转移。患者不要气馁,葛步军主任医师希望患者及其家属扭转一个观念,即晚期“不晚”。联合化疗、精准放疗、靶向治疗的新辅助治疗策略,运用于手术前,可转变肿瘤的分期,变不可手术为符合手术指证,为患者赢得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同期或分期切除的宝贵机会。新辅助治疗策略还能通过降期治疗提高保肛率,低位直肠癌患者不必再为保不住肛门而忧心忡忡。

  靶向治疗药物与化疗药物的联合,改善了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预期,能够显著延长患者总生存期。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二线的标准治疗方案,相关靶向药物已进入医保,在减轻患者沉重疾病负担的同时,结直肠癌患者能真正用得上药,用得起药并坚持用下去。 潘嘉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军界瞭望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康健园
   第A2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扫码关注新民 康健园官方微信
调整饮食结构,别把肠癌“吃出来”
向美国医疗同行学管理
植入德国原装“变焦镜头” 老花白内障一次解决
新民晚报康健园A21调整饮食结构,别把肠癌“吃出来” 2018-07-23 2 2018年07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