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8月0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复旦的先生们
范若恩
  范若恩

  提起复旦的校训,除“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外,最著名的莫过民间流传的那句“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它产生的时间为21世纪初,恰巧也是我刚进校工作的时间。

  2004年,一天去参加一个大型阅卷活动。休息时,大家难免海阔天空聊天。一位老教授说,当年他参加高考阅卷,看见另一个名校外语系系主任手持一个口哨,休息时去阅卷场,吹一声口哨,那个学校老师停笔,过十分钟吹一声口哨,接着阅卷。大家哈哈一笑,虽未说本校怎样,但从笑声中也就知道本校截然相反的态度。

  刚进校时讲课水平难免欠缺,头一年选课学生人数少。一次,看见史地所姚大力老师举行讲座,不光教室挤满人,连走廊中都站满听众,很多学生只能站在教学楼外院中听;另一天,看见中文系陈思和老师讲课,座位过道中都挤着坐满人。那时才知道,“自由”并非散漫,而是会被高水平的课堂和讲座吸引。心生仰慕,只能奋起提高教学水平。

  后来在职读博,选修中文系骆玉明老师和旁听古籍所章培恒先生的课。骆老师讲课爱者极爱,当然也有难以适应他魏晋风度的,但骆老师从不点名,坚持听一学期者自然获益非浅。我生性愚笨,但听讲时对文学也心生感悟。章先生讲课则每次西服革履,手持一本泛黄古本,端坐窗边,指导研究生念元曲。他一口绍兴普通话,讲得抑扬顿挫,每每关键句中微一指点,听者无不觉醍醐灌顶。一次课中,他说后面会请当时还在清华大学执教的葛兆光老师讲座,鼓励大家去听。我去时,古籍所谈蓓芳老师站在门口,但凡学生进去听讲座,都面露欣喜鼓励之色。

  而外文学院陆谷孙先生讲课一向人山人海,根本挤不进去。孙建老师每次组织讲座时,如觉得和某个年轻老师研究方向接近,都会提醒一声:“那个你会感兴趣,记着出席。” 有一次太累,孙老师组织的一个讲座快开始时我还在午睡,醒后一看,手机有五个孙老师打来的未接电话。跑去时,只见孙老师微微一笑。

  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不是空喊就能喊出,它需要每一个人的行动。在记忆中,老先生们,以每一个微小的行动,塑造出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并吸引更多年轻的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话题/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公告
   第A13版:公告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股市大势
   第A18版:理念分享/新民财经
   第A19版:金色池塘
   第A2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银发社区
   第A22版:摩登/新尚
   第A23版:新民健康/前沿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海上渔村
社区有了“大脑”
星光璀璨话香山
偶遇
复旦的先生们
夏日酱落苏
新民晚报夜光杯A15复旦的先生们 2018-08-04 2 2018年08月0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