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茶之趣莫过如此吧!2002年的布朗山,老班章在的山头,但那时也没有什么名山大寨的说法。这茶前些年买回来就放在一个紫砂小罐里醒着,因广州湿气较重,茶底已转至黑褐色,油光隐显,谈不上漂亮。但干茶的茶香还在,沉稳暗幽不张扬。
过水之后,茶汤是至清的琥珀色,却有茶质丰富的油润。最美妙是入口的一瞬,甜得不可思议,又茶气强劲。几泡过后,唇齿留香。喝过不知多少种茶了,遇到转化如此完美的也是不多。这款布朗山为什么能够甜中有韵,推断应是高海拔的野生品种,海拔高才能使得叶片中苦涩的咖啡碱含量减少,而芳香类物质会呈现花香的嗅觉。
高处的阳光充沛,又置身原始森林,除茶叶的物质丰富外,可溶性糖类也会增多,随时间转化,果胶质渐溶,形成冰糖甜。而此茶多年来放在小紫砂罐中,沾染广州的湿气与温度,转化快但丝毫没有受潮,成就了所谓广州仓最高境界:口感丰富,苦涩度低且甜滑细腻。
茶是环境的产物,遇到好茶似遇故知。因为你即使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又历经了怎样的旅程,但在它释放花香、舒展叶片、点染汤色的一系列过程中,你都可以感觉到它一路的不妥协,便是要遇到一个欣赏它的人。
当下,遇到这般完美的茶汤是愈发难了,大多茶树已被过度采摘滋味寡淡,数不清的概念与看不透的价格增加了茶叶遴选的难度。但我依旧会遇到自己喜欢的茶,因为它背后站着的是那些辛苦讨生活并乐享事业的人,他们所掂量的人生长度,不是一时的功利,而是一辈子的善良与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