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8月1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淘旧货
傅震
  傅震

  淘旧货是上海男人的爱好。当今老年社会,跳广场舞的基本是阿嫂阿妈,老男人哪里去了?周四上午跟几个朋友去虬江路旧货市场,满眼的阿伯阿爷。逛市场的大多是上海老男人,而摊主基本是外地人,因而洋泾浜普通话此起彼伏。少了小辰光在旧货店里听人家操着上海话摆噱头,掼榔头,杀价钿,机锋交往的趣味。

  但现今兜旧货市场还是蛮扎劲咯。讲是讲旧货市场,但卖的大部分是新东西了。与时俱进,跟电脑,手机,WiFi有关的产品居多,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同行的胡教授,虚岁七十,却十分时尚,热心热意要白相航拍机。已经来了几趟了,老早瞄牢这个摊头,价钿也了如指掌,今天打定主意要下手了。我们四个人往摊头前一立,老板便打起了精神,立马用手机操纵起飞行器,操着湖南口音的普通话:“喂,看飞高了,喂,要它停就停,喂,要它回来就回来。”摊主和胡教授身后立马围上了二三十人,全是老男人。看见人多了,摊主拔高了喉咙:“喂,看可以飞100米高,喂,啊呀,撞树杈了。”摊主朝前奔去,老男人们全体跟上,“喂,看撞不坏的,正宗货,材料好,质量好。”

  过去淘旧货,有新旧之分,如今淘旧货,除了新旧,还有真假之分。市场里每个摊主都骂别人卖假货,同时都标榜自己的货绝对正宗。这倒替淘旧货这桩事添加了新刺激,好比一碗阳春面里加了勺“老干妈”。曾几何时,在旧货市场也出现了假货,买不买假货,与买主的运道脱不了干系,反倒与摊主不太搭界了。这种味道又有点像玩收藏,满地的元青花,就看你大海捞针了。

  凭良心讲,市场里真货、好货还是不少的。一晃已是中午了,胡教授笑眯眯将航拍机收入囊中。我和竺先生一人拎一只电风扇,日本货。吴先生一只充电打火机,也不空手了。旧货摊就是旧货摊,卖电风扇的摊主小胖子,哪能还卖刀具,忽悠了一番“大马士革”后,竺先生又身怀“利器”和我们三人踏进肯德基去解决温饱问题了。

  上海滩经过几十年现代化,日脚好过了,像虬江路这种旧货市场已是稀缺品。记得小辰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旧货市场蛮多咯。特别有名的还开在市中心,比如贴牢南京路的中央商场,占了好几条马路。还有几开间门面的专门的旧货商店,比如寸土寸金的淮海路中段的“淮国旧”。沿着淮海路往西,快到常熟路有家“创新调剂商店”。蛮滑稽的,这些明明卖旧货的,偏要起个有新字的店名。我记得有创新、立新、更新、又新等等。

  那时的旧货店名副其实,旧货多,新货少。店里手表柜台、照相机柜台人头攒动,人气旺。“创新”店堂里还有裘皮大衣专柜,人也不少。我岳母家邻居孙先生,就是负责裘皮柜的“老克勒”。我看过他收皮子。一手展臂托牢裘皮,一手从上至下一抹,操起下巴,噘起嘴,从下往上一吹,毛皮上吹出一条笔直的缝,再用留着长指甲的小手指一刮。“嗯,皮子蛮好。”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淮国旧”后门堆满红木家具,没有人敢买。1980年我结婚,与妻子追求现代化家具,将她家一只红木八仙桌扛到“创新”里寄卖,只得八十元。现在讲起,后悔得勿要话伊了。

  这趟跟胡教授淘旧货,有点吊起我胃口了,打算不久约了他再去。毕竟他熟门熟路,要买啥,跟他跑不会错的,否则那些外地女摊主怎会叫他“大哥”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雅加达之光
   第A11版:雅加达之光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淘旧货
策划“八一”晚会
碧草蓝天 相映成辉
今是昨非
书展偶遇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A15淘旧货 2018-08-19 2 2018年08月1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