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8月1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品没毛病才是大毛病
刘巽达
  ◆ 刘巽达

  看综艺节目,电视依然是普通百姓的“娱乐主菜”,人们潜意识里还在等待另一道“主菜”:小品。正所谓期待越高失望越重,观近年各电视台小品节目,似呈每况愈下趋势。究其原因,于外部是娱乐注意力分散的缘故,于内部则是小品本身存在问题。外部原因只是稀释了小品的江湖地位,而内部原因则是对其江湖地位的“重创”。小品内容标准低至“没毛病”,是当下小品界佳作力作匮乏的主因。

  “不求鲜亮,但求无过”的过度谨慎,让小品针砭时弊的突出优点黯然消退,这是小品人气下滑的“致命伤”。须知,小品是很忌“圆滑”的,它属于“究其一点,以小见大”的产物,须在“主梗”上拼命使劲,挖掘内涵,调动笑料。倘若在创作小品时,用各种小品以外的“正确标准”苛求之,东补一下,西补一下,削弱锋芒,以求所谓皆大欢喜,到头来很可能既失去了思想锋芒,又失去了幽默情趣,食之无味,让人啼笑皆非。

  毋庸讳言,有的时候,满足于“没毛病”的低标准,是一些小品创作中的无奈之举;但确有一些主创者思想较为贫乏,艺术审美不足,有时候还“自念紧箍咒”,将精彩的好构思或好点子扼杀于萌芽状态。曾经担任国庆晚会焰火特效总设计师的蔡国强,被记者问及艺术创作空间有没有受到过限制时说:“我们这里90%以上(的构想)都能呈现,问题是艺术家敢不敢坚持自己,肚子里有没有好东西。现在很多问题出在艺术家自己身上,很多创作者绷得太紧,想得太多……”

  “绷得太紧,想得太多”,说得确实切中肯綮。艺术家在创作时,假如习惯性地取悦于人,那么怎么可能在艺术上站得更高,怎样让新鲜创意层出不穷?蔡国强的一句“其实不是”,就是提醒艺术家不要越俎代庖地“自以为”,那种爱站在非艺术角度自我把关的意识是把双刃剑。揣摩过度,就会铸成呆匠式思维,一旦相沿成习,还会损伤创意人格。

  小品是反映现实、针砭时弊的最佳文艺样式之一,它是轻骑兵,是短兵器,它对民众审美情趣的形成和价值观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笑料”是一个方面,“内涵”是另一个方面,而内涵的构成,考验创作者的思想深度和力度,一个只满足于“没毛病”的小品,怎么可能脍炙人口,万众传颂?

  固然,小品节目最好“没毛病”,但它不是面面俱到、缺乏锋芒的代名词,更不是艺术平庸的托词。当小品变得四平八稳、左顾右瞻、欲言又止、言不及义时,当它变得寡淡无趣、笑意贫乏、隔靴搔痒、衍成尴尬时,你还能指望它让观众会心一笑、真心点赞吗?

  小品的黄金时代已然过去,似乎颇能得到人们认同。要想改变目前小品舞台差强人意的现状,必须造就一批真正具有全民人气的小品大咖,必须创作一批有锋芒、有亮点、有情趣、不满足于“没毛病”的作品,唯有如此,小品的口碑才能重塑,小品的人气才能经久不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雅加达之光
   第A11版:雅加达之光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到底看到什么,又买了什么?
小品没毛病才是大毛病
《一出好戏》:孤岛传奇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A19小品没毛病才是大毛病 2018-08-19 2 2018年08月1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