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根据包括李白烈士在内的情报通讯战线上的英雄们的真实故事为原型创编而成。在此前的案头工作中,编剧罗怀臻不但重新回温了那部中国家喻户晓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更观看了《潜伏》《借枪》《风筝》等大量收视率极高的谍战作品。
“在英雄们的故事中,我们追随他们信仰的脚步;在热门谍战作品中,我们借鉴当代观众的审美。”罗怀臻承认,舞剧并不擅长演绎太过复杂的故事。“既然有决心要用舞剧挑战谍战题材,我们就不会回避这种复杂性。”导演周莉亚也表示,在舞剧中除了必要的情节线索交待外,还会着重于紧张压抑的氛围营造,“比如,有时候看似是一个人在平静地喝水,然而那种滞闷的空气却能让人窒息;而激烈的打斗,反倒让人有种宣泄的舒畅。”
和上海歌舞团以往作品的风格不同,《永不消逝的电波》将在传统中国舞中融入更多现代舞元素,以展现人物内心活动,随着环境变化,那种心绪的细微波动会通过舞蹈实时传递。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上海解放前那一场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为故事主线,剧中无处不透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城市风貌。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在剧中交汇,舞台上,观众可以听见栀子花、茉莉花的叫卖声,可以看到百货公司、洋装旗袍店带出的国际范儿的街市风景,也能看到穿梭在摩登都市中那些看似寻常的人们心中不灭的红色精神。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这是一座有着红色基因的城市,今天我们再将‘永不消逝的电波’搬上舞剧舞台,既是为谍战英雄们唱一曲赞歌,也让新一代年轻人重温那段战斗岁月,读懂英雄们对党的忠贞、对信仰的坚守。”上海歌舞团陈飞华如是说。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