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记作曲家沈传薪退休以后
~~~——记作曲家沈传薪退休以后
~~~——记作曲家沈传薪退休以后
~~~——记作曲家沈传薪退休以后
     
2018年10月0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音乐人生情未了
——记作曲家沈传薪退休以后
李定国
■ 沈传薪在指挥
■ 《徐光启》演出现场
  文/图 李定国

  在七十余年的音乐生涯中,沈传薪曾创作了各类音乐作品近千部,其中有《红杉树》《青春曲》《月光啊月光》《铿锵玫瑰》等一批歌曲。

  沈传薪在退休后的十多年间,一颗爱乐之心始终未泯。他又把余生的所有激情,投入到徐家汇街道的群众文艺之中,相继创办并坚持了十年的“大众乐团”和“亲民音乐会”。无疑,此举也翻开了沈传薪音乐人生的新篇章。

  沈传薪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原上海广播乐团的驻团首席作曲。他5岁学弹钢琴,一生与音乐为伍。在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求学期间,他有幸师从桑桐教授和陈铭志教授,从而打下了坚实的作曲专业基础。退休以后,他的音乐人生并没有停止,而且越发忙碌了。

  支教脱贫送温情

  2018年5月17日,沈传薪跟随上海慈善基金会一行,赴陕甘宁老区的旬邑县,开展爱心捐赠及脱贫支教活动。他是此行中唯一的支教音乐老师,并担纲着三项任务:为受捐赠的学校写首校歌;同时为该校学生举办一次音乐讲座;并为该县的中小学音乐老师搞一个培训班。

  行前,沈传薪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构思了未来校歌的样式、主题及旋律走向;撰写了讲座和培训班的提纲、讲义,并搜寻、整理了相关的一些素材,以备用;同时,还准备了几箱少儿图书和一些音像制品送给当地的孩子。

  一到咸阳机场后,大伙便马不停蹄地驱车二百多公里,来到旬邑县的马栏齐心学校。这所学校的前身是1940年由习仲勋同志兼任校长的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学校。当年这所学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许多志士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这所学校更名为马栏中学。2000年,齐心同志专程回到习仲勋同志曾生活和战争过的马栏,看到了老区办学基础的薄弱,于是就捐赠了自己的积蓄20万元,盖起了新的教学楼。如今该校改名为“马栏齐心学校”。

  沈传薪在仔细参观、认真听讲该校的校史展览室后,又去瞻仰附近的一些革命遗迹。当他得知,旬邑县每家每户都有为中国革命牺牲的先烈,而他们的后辈至今还过着贫困的生活,但对党的热爱和忠诚却初心不改时,禁不住热泪盈眶。当晚,沈传薪再也抑制不住内心沸腾的热血,乐思滚滚,喷涌而出,于是,一首激昂向上、朗朗上口的进行曲《马栏齐心学校校歌》诞生了。

  翌日早上,沈传薪的音乐讲座如期在校大礼堂举行。学校所有的师生都齐聚那里。沈老师先教唱了新创作的校歌,随后又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讲解了许多音乐知识和背后的故事。老区的师生是那样地专注倾听,可见其对音乐对艺术的渴望。

  沈传薪的音乐教师培训班,非常成功。

  “大众乐团”见真情

  说起沈传薪倾注了很大心血而创办的“大众乐团”,他是感慨万千又如数家珍。

  自打退休后,闲不住的沈传薪旋即就开始招募一批有一定演唱水平的声乐爱好者,组建了一支挂靠在上海交响乐团旗下的合唱团。沈传薪除了担纲指挥外,还兼任钢琴伴奏和合唱编配。在他悉心调教下,团队进步神速,很快就声名鹊起。

  而此时正在网罗各类艺术人才的徐家汇街道文化中心,诚邀他加盟其名下的名家工作室。于是沈传薪率团落户那里。当初合唱团的定位是:普及音乐艺术、丰富群众生活,故该团更名为“大众乐团”。

  “大众乐团”在扎根社会基层后,更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沈传薪为乐团编配的一批脍炙人口、雅俗共赏的合唱作品,群众喜闻乐见,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但起初的“大众乐团”只有钢琴伴奏,也仅限于文化中心的剧场演出。为了能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且使合唱艺术更加丰富多彩,沈传薪决定再组建一支管弦乐队。这样,乐队既能为合唱伴奏,又能单独演出,成为另一道风景。

  沈传薪是上音科班出身,人脉关系极广。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聚集到一批从上海各文艺团体退休和部队文工团退伍及社会上有准专业水平的乐手,组建成一支编制齐全的双管乐队。

  有了这支双管乐队的“大众乐团”,如虎添翼,更名副其实了。乐队的排练是开放式的,社区居民可随时旁听观看。有许多爱乐者认为:观看、聆听乐队的排练过程,自己也上了一课,增长了许多在剧场和舞台上无法企及和学习到的知识。

  有一次,乐队在排练沈传薪根据云南当地民歌和音乐素材而创作的管弦乐曲《茶马古道》时,一对从海外回沪探亲的科学家夫妇偶然路过此地,听到这美妙的乐曲,一时涌起了浓浓的乡愁而驻足不前。而后,他们又来到排练现场,聆听观赏。临行前向指挥、作曲沈传薪索要此作的总谱,想带回旅居国给当地的乐队演奏。几天后,这对爱好音乐的夫妇要离沪了,又专程来排练场并带来一块镌刻着“茶马古道”的云南茶饼,送给沈传薪留念,感谢他所作的难忘音乐。

  “大众乐团”的管弦乐队成立十年来,不仅演遍了上海许多的社区和基层,甚至在苏浙一带也留下他们的乐声。乐团演奏和积累了一大批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经典名曲,而且每年都会排演一部沈传薪创作的管弦作品。

  徐光启是徐家汇地区的标志性人物,为了创作一部展现其重要人生经历的七乐章清唱剧《徐光启》,从2011年开始,沈传薪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由于沈传薪对徐光启的认识和了解,成竹在胸、了然于心,因而这部新作既有东方神韵又充溢着西洋情调,将交响乐、合唱、重唱和独唱等音乐形式融为一体。上演后社会反响强烈;不久相继应邀去美国、韩国和柬埔寨公演,当地媒体好评如潮。

  前阵子,沈传薪为一部歌颂当代医生楷模俞卓伟为原型的电影《医者责任》谱写音乐和主题歌。随即,他又将电影音乐改编成单乐章的管弦乐,给自己的乐队排练,此作在今年党的生日公演。

  “亲民舞台”十年情

  徐家汇地区,是上海滩一块藏龙卧虎之地。它坐拥电影厂、唱片公司、交响乐团、图书馆和藏书楼等等;还居住着一大批中国文艺界的大家。因此,“大众乐团”成立不久,就制定了一个公益文化、高雅艺术的传播项目——社区文化与名人同行的“亲民音乐会”。

  “亲民音乐会”每月举办两场,当月双周的星期五晚上雷打不动地在社区文化中心的剧场举办。迄今已有200多场各种形式和类别的音乐会在此地上演,观众达6万多人。演员主要来自上海各文艺团体的专业演员及本市各高校艺术系的师生,甚至还有外地和国外的音乐家来客串演绎。

  音乐会的曲目,既高雅经典又通俗易懂,非常亲民,接地气。台上演员的演唱演奏,台下观众心领神会,常会产生共鸣而互动。作为音乐会的策划和艺术总监,每场演出沈传薪总会手持话筒上台,深情地讲解这些曲目、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如何欣赏等等。

  “亲民音乐会”的舞台,看似很小,满座也只有四百多个。但如今的社会影响,已辐射到上海各个街道和社区,甚至苏浙一带。每场音乐会发票,每人凭身份证限取两张,不到一小时便抢取一空。这些年来,无论严冬酷暑,还是狂风暴雨,所有演出,观众都是趋之若鹜,每场座无虚席。有时,组织者还会给远道慕名而来的无票外地观众发放站票。

  两年前,著名指挥家汤沐海应沈传薪之邀,前来观看大众管弦乐队的排练。汤沐海充分肯定了这支民营乐队的成就;几天后,他又携夫人韩国钢琴家徐周希一同来剧场聆听音乐会。演出结束后,还亲自上台点评音乐会,并与观众交流……

  前不久,沈传薪又创作了交响合唱唐诗宋词四首,眼下正紧锣密鼓地在排练中。

  “亲民音乐会”正在为弘扬时代主旋律,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德而贡献着自己的一点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金色池塘
   第A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16版:乐活嘉年/金色池塘
扫一扫
格言
音乐人生情未了
与老人和谐相处
新民晚报金色池塘A13音乐人生情未了 2018-10-06 2 2018年10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