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与心脏病防治
临床上,经常有患者家属来诉苦,说自己的亲人饱受心脏病折磨,“这世上最不该得的病就是心脏病了,太难受太折腾人了”,家属对心脏疾患害人之深最能感同身受。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李勇教授指出,同理心在心脏病防治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同理心也叫作换位思考或者共情。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和亲眼所见常常触动家属和小辈,在落实心脏病各项防治措施的过程中,这批家属是执行力最为坚定的一群人。李勇教授呼吁人人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从心脏病例中理解病痛,促成远离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动力。定期测量血压并控制高血压,适度运动,戒除烟酒,避免不健康的高脂食品,要知道心脏病预防的效果远胜于治疗。
心脏病盯上硬扛的年轻人
据《中国心血管报告2017》统计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已达2.9亿,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年轻人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钱菊英教授提醒年轻人不要误以为偶然的头痛头晕无碍,依仗着年富力强硬扛,殊不知,自己已经被心血管疾病悄悄盯上了。吸烟、精神压力和长期久坐已经成为心血管病的三大诱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无家族史、无既往疾病史而猝然死于心脏病发作。针对年轻人心脏病发作的相关因素研究正在积极推进中。另外,不要被“一吃药就要吃一辈子”唬住了,趁早治疗才能争取治愈。一味耽搁拖延,等到心肌厚了,肾脏坏了,动脉硬了,才开始治疗,受害的还是自己的身体。
多种手段救治冠心病
冠心病是所有引起死亡的疾病中排名第一位的疾病,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冠心病应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通过冠脉造影明确诊断,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放支架”或“搭桥”解决心肌缺血,是安全而有效的手段。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心内科梁春教授介绍,引起冠状动脉病变的“罪魁祸首”是动脉粥样硬化。虽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仍然不很清楚,但目前主流的学说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血液中的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有关,高血压、吸烟等各种因素造成了动脉内皮的损伤。在斑块增大到一定程度,血管腔70%的直径、90%的面积被斑块阻碍后,心绞痛就可能发生。或许,在某个时刻,斑块直接溃入血管腔中,血液中的血小板、凝血物质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地在局部形成血栓,完全阻塞了血管腔,就造成可怕的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最佳方法。“放支架”可使狭窄的区域恢复通畅。有些更为严重的病变,可以另外搭建一座路桥绕过阻塞处,同样能到达目的地,即“搭桥”,也就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于一些不适合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搭桥”确实是一种解决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技术也很成熟,大可不必谈之色变。
心脏是我们呼吸、生存的源泉,拥有健康的心脏才能拥有美好的人生。让我们一起承诺,关爱自己的心脏健康。 潘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