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哈尔滨防洪纪念塔附近乘船,由南向北摆渡至松花江的斜对岸,来到太阳岛的核心区域,有一些满是欧式风格的建筑,这就是俄罗斯风情小镇。它有近26座彰显上世纪纯朴浓郁的俄罗斯风情、保留着民间建筑艺术风格的别墅,以及典型的俄式民宅结构群体。
清末,列强瓜分中国。清政府被迫和沙俄签订密约,允许俄国人从1897年开始,在东北兴建东清铁路(辛亥革命后改称中东铁路)。俄罗斯风情小镇,即是当时中东铁路高级职员的度假区。一个多世纪以来,虽历经风雨沧桑,它仍散发着异域风情,比如绿树丛中的那些错落有致、各具风格的房屋与小栅栏,给各国游客展现了一个原汁原味俄式建筑风貌,让游人仿佛置身于异国他乡。这也是哈尔滨乃至近代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2017年,俄罗斯风情小镇被当地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在笔者耳熟的、以“苏联人家”“瓦西里家”等名字取名的俄罗斯人家,我见到一些华发整齐、目光平静的大妈。她们衣着简朴色彩淡雅,态度不苟言笑,只有与其交流时,她们才会显得对你比较热情。其家庭内部的装潢朴实无华,家具简单陈旧。虽然大妈们失去了昔日的美貌,可在举手投足之间,不像是普通家庭的妇女,倒是有点俄罗斯文化底蕴的知识分子。难怪在这些人家,书籍与油画、乐谱与钢琴随处可见,室内还点缀着鲜花,并有憨态可掬的猫咪。其实,这些大妈既没钱购黄金,又没空去跳广场舞。她们不求富贵,但注重生活品质,要让平凡日子过得有格调、品位。
俄罗斯风情小镇里的大妈,善于运用中文交流。笔者想问她们:“家里的其他成员都去哪儿啦?你们是不是以猫为伴的孤老?以前从事什么行当?”可话到嘴边又怕不礼貌而打住;再说,蜻蜓点水般的游览时间很快过去了,即使双方不存在语言沟通障碍,我也来不及询问啊。
匆匆离开之际,我想到:要说观光的话,这些有着文化积淀,耐得住寂寞,喜欢按自己方式生活的大妈,才是俄罗斯风情小镇里一道真正别样的景色,它们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