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文娱/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导演松太加谈电影《阿拉姜色》
~~~导演松太加谈电影《阿拉姜色》
~~~导演松太加谈电影《阿拉姜色》
     
2018年10月2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一个角色都是立体的人
导演松太加谈电影《阿拉姜色》
孙佳音
  “一部坦诚而深刻的作品,勇敢不妥协,描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刻画了在面临生命终极时刻的希望和救赎。”今年6月,电影《阿拉姜色》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获评委会大奖和最佳编剧奖时,评委会这样评价它。10月26日这部由著名藏族导演松太加执导、藏族歌手容中尔甲和藏族演员尼玛颂宋主演的电影将登陆全国院线,与普通观众见面。这个周末,影片重返“福地”上海,导演松太加表示,《阿拉姜色》将一改以往藏族电影充斥着有关信仰、风景等符号性元素的特点,“而将镜头对准角色本身,记录下他们细腻微妙的情绪变化”。

  没有预设 开放结局

  电影《阿拉姜色》讲述了一个关于承诺、爱情、亲情、成长的故事:女主人公俄玛在重病之际,执意踏上前往拉萨的漫长之旅。现任丈夫和儿子相继追随加入陪伴,这个家庭也在艰辛旅程中逐渐消除隔阂,达成和解。

  导演松太加在上海路演现场解读时说,在写《阿拉姜色》的剧本时,不存在明确的目的和预设:“在写之前,我不知道这些角色会怎样选择,也不知道要怎样收尾,只有在写的过程中慢慢理清思路。”所以在正式拍摄的过程中,松太加会对剧本做出一些调整,包括影片备受好评的开放式结局,也是他临时添加的一场戏。对此,导演表示:“有的电影结尾太像一道1+1等于几的算术题。在这个过程中,人物是为答案而服务的。但我不忍心将人作为工具,我觉得影片中的角色,都是立体的人,他们有各自的选择和世界。”

  不再猎奇 关注人性

  电影中,俄玛一家的情感变迁构成故事的内核。松太加说:“很多人通过图片、影像来解读藏区文化,慢慢地就形成了很多概念化的固定思维。这样就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误解和误读。”于是,《阿拉姜色》把镜头对准角色本身,聚焦他们细腻的情感变化。于是,一个自私的丈夫,一个并不可亲的孩子,他们在长路上各自完成了成长,变成一个父亲和一个儿子。

  制片人廖希表示:“松太加导演的这部作品,是从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这一点也在选角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电影中饰演俄玛儿子一角的素人演员赛却加,就是剧组在当地1000多个二三年级小学生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最终赛却加真实地完成了表演,生动得就像是在生活。

  一百多分钟的《阿拉姜色》,镜头躲不过藏区这片土地上的景象或文化,但你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角色所经历的种种情感桎梏。导演只是在讲藏区的普通人,他们的生活、爱情以及生死观。   首席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
   第A05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因文学而聚集 为未来谋发展
刘子枫 我的爱好都入戏了
每一个角色都是立体的人
新民晚报文娱/文体新闻A14每一个角色都是立体的人 2018-10-22 2 2018年10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