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预设 开放结局
电影《阿拉姜色》讲述了一个关于承诺、爱情、亲情、成长的故事:女主人公俄玛在重病之际,执意踏上前往拉萨的漫长之旅。现任丈夫和儿子相继追随加入陪伴,这个家庭也在艰辛旅程中逐渐消除隔阂,达成和解。
导演松太加在上海路演现场解读时说,在写《阿拉姜色》的剧本时,不存在明确的目的和预设:“在写之前,我不知道这些角色会怎样选择,也不知道要怎样收尾,只有在写的过程中慢慢理清思路。”所以在正式拍摄的过程中,松太加会对剧本做出一些调整,包括影片备受好评的开放式结局,也是他临时添加的一场戏。对此,导演表示:“有的电影结尾太像一道1+1等于几的算术题。在这个过程中,人物是为答案而服务的。但我不忍心将人作为工具,我觉得影片中的角色,都是立体的人,他们有各自的选择和世界。”
不再猎奇 关注人性
电影中,俄玛一家的情感变迁构成故事的内核。松太加说:“很多人通过图片、影像来解读藏区文化,慢慢地就形成了很多概念化的固定思维。这样就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误解和误读。”于是,《阿拉姜色》把镜头对准角色本身,聚焦他们细腻的情感变化。于是,一个自私的丈夫,一个并不可亲的孩子,他们在长路上各自完成了成长,变成一个父亲和一个儿子。
制片人廖希表示:“松太加导演的这部作品,是从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这一点也在选角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电影中饰演俄玛儿子一角的素人演员赛却加,就是剧组在当地1000多个二三年级小学生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最终赛却加真实地完成了表演,生动得就像是在生活。
一百多分钟的《阿拉姜色》,镜头躲不过藏区这片土地上的景象或文化,但你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角色所经历的种种情感桎梏。导演只是在讲藏区的普通人,他们的生活、爱情以及生死观。 首席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