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应急处置到风险管控 打击破案到防范未然~~~
应急处置到风险管控 打击破案到防范未然~~~
     
2019年01月1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应急处置到风险管控 打击破案到防范未然
“智慧公安”让申城更有安全感
潘高峰
街面巡警各司其职,守卫上海平安 本版摄影 张龙 杨建正
  首席记者

  潘高峰

  2018年

  全市报警类110同比下降18.2%

  违法犯罪案件接报数同比下降20.8%

  连续4年保持命案全破

  火灾起数同比下降10.7%

  道路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11.6%

  一份新鲜出炉的零点公司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上海公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指数连续6年实现双提升,创下历史新高。

  市民安全感、满意度来自哪里?不仅是打击破案,更是防范未然。去年11月,两个赌博欠债的男子相约到上海打劫金店。谁知飞机抵沪还在“筹备”行动,上海警方已经预警到一起严重暴力犯罪即将上演,两人束手就擒。

  大数据的碰撞,让预谋中的犯罪也无所遁形。这是科技的力量,也是“绣花”的手段。借力智慧公安,上海的公共安全管理,正从应急处置为主转向以风险管控为主,推动城市向着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迈进。

  “智慧小区”和“微信群众”

  2017年8月22日,松江九里亭奥林匹克花园小区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警方勘查现场发现安防设施薄弱,于是将小区列为3个区级智能安防建设样板之一,并于2018年6月底在全区率先建成。

  巧的是,智能安防小区建成不到1个月,此前的盗窃嫌疑人郑某再次光顾,被预警模型瞬间比中,还未得手就被抓。警方顺藤摸瓜,在外省市又抓获另5名犯罪嫌疑人。

  如果说社区是城市的“细胞”,那么智能安防小区就是智慧城市的“细胞”。目前,上海以街道、镇为单元,通过布设基于物联网的各类智能感知设备,全域、多维、即时感知小区安全风险。截至今年1月,全市已“智慧化”的2700余个小区全部“零发案”;建成智能消防感知系统的3500余栋高层建筑全部“零火灾”。

  智慧,不仅体现在硬件上。去年的市政府实事项目“微信警务室”,是智慧公安的配套工程。目前,全市已有5490名民警开设“微信警务室”,27万余名群众成为堪比“朝阳群众”的“微信群众”。

  2018年12月,市民周先生在“微信警务室”向虹口分局社区民警沈琳爆料:大连西路一居民楼有群租。沈琳立即联合街道平安办、房地办等部门上门,发现被举报房屋果然已被分割成8间群租房,正在装修,即将出租。沈琳立即联合各方约谈房东,责令限期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反馈举报者。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以前的群防群治力量,“微信群众”更加年轻化,也为社区治理提供了多元视角和创新思路。

  “命案必破”到“抢案必破”

  2018年12月21日夜,奉贤区发生一起凶案,从现场判断,似为家庭矛盾引发的伦理惨案。但警方敏锐地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疑点:真凶并不在家庭成员中。12小时后,凶案告破,嫌疑人被抓。此人与死者有仇,上门报复杀人后伪造了现场。

  这是2018年上海最后一起命案,随着案件迅速侦破,上海命案破案率稳稳地维持在100%。这也是上海连续第4年实现命案必破,与此同时,警方还破获16起命案积案,创下历史新高。

  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一支队政委马亮介绍,近年来,上海警方通过强化刑侦与治安、社区等警种联动,加强社会基层矛盾纠纷调解,预警并最大限度减少纠纷转化命案等“民转刑”案件。全市命案已连续13年保持下降。

  命案必破,也给其他案件侦破带来启示。去年6月,上海警方提出“抢案必破”理念。通过与命案一样的处置预案,全警动员、整合资源、创新举措,持续加大“两抢”案件打击力度,成功实现去年6月以来“抢案全破”的目标。

  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二支队政委薛勇透露,在打击最影响市民安全感满意度的入室盗窃犯罪上,警方也下了大力气,去年相关案件接报数大幅下降41.2%。今年警方将依托“智慧公安”建设,整合侦查资源、创新侦查技术,继续加大入室盗窃打击力度。

  “警务中台”改“处警模式”

  岁末年初,一部纪录片《巡逻现场实录2018》走红网络,讲述了上海巡警的真实故事,圈粉无数。

  有心人会发现,“智慧公安”建设正给巡警的接处警模式带来革新。去年12月18日21时46分,杨浦分局延吉新村派出所接到指挥中心指令:隆昌路某大酒店门口有人斗殴。巡逻警长许佩琪和民警姚建强迅速前往处警。

  赶往现场的路上,两名巡警通过警务PDA接到后方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发来的信息:参与打架者由原来的二三人陆续增加,将增派警力和分局特种机动队车组增援。综合指挥室还通过视频观察,源源不断将现场人员体貌特征、所持器械等情况通报给处警民警,并在民警到场后,远程指引民警抓捕已准备逃逸的为首人员。

  市公安局治安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警务中台的动态指挥和大数据的后台支撑,巡逻民警可以不断得到信息支援,不再是单兵或者是孤军作战。后方的指挥也突破了时空限制,效率更高、危险更低、增援更加及时。

  上海的街面巡逻力量,除了普通巡警和配枪巡警,还有16支特种机动队、140多个作战单元,加上特警和武警的武装巡逻,各司其职,守卫上海平安。但以前后者多以驻守重点区域为主。

  上海警方去年开始调整这种模式,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力量配置,建立起覆盖市区的快速应急处突网络,以应对各种突发暴力事件。未来,这种模式还将逐渐向郊区推广。

  “机器写手”助“交通优化”

  交通管理是上海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上海交通大整治以来,层出不穷的高科技手段,不断被应用于处罚交通违法行为,起到了“正尊法风气,树法律权威”的强大威慑力。

  随着后交通整治时代的到来,交警部门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也不断将科技研发力量向交通管理倾斜。

  黄浦区九江路湖北路路口,一直以来左转流量较大,与车道指向很不匹配。前不久,这种不合理的交通组织被调整优化,路口整体通行效率改善。很少有人知道,提出建议的竟然不是人,而是机器。

  据市公安局交警总队路设处张汐警官介绍,“智慧公安”建设中,上海交警部门开发了“智能交通安全管理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新技术和云计算平台为基础,依托机器深度智能学习,结合现有的信号灯系统,实现了“信号配时优化、交通组织优化、设备智能运维、事件自动推送”四大功能。尤其是通过云计算研判交通拥堵成因,然后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给出交通组织优化方案,令人惊叹。

  据了解,目前除了九江路湖北路路口,中山南路瑞金南路、盈港东路诸光路等路口的交通优化方案也是由此而来。经人工评估采纳后,有效提升了路口通行能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我和我的祖国 长三角新奋进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话题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广告
   第A10版:都市小区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新民环球
   第A21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2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智慧公安”让申城更有安全感
今天起微信也能报警啦
新民晚报要闻A04“智慧公安”让申城更有安全感 2019-01-10 2 2019年01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