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1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忆·遗忘·门框效应
陈钰鹏
  陈钰鹏

  记忆是进化赋予人类的最大优待之一,是非常复杂的脑神经联系和活动。我们通常所说的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和物的识记(识别和记住事物的特点及联系)、保持、再现的过程。由大脑皮层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以“痕迹”的形式被存在脑中,当我们需要的时候,暂时联系再次活跃起来(再现),于是就完成了记忆。

  但是,由于每个人的记忆目的、方向、兴趣、观点、经历不一样,所以各人记忆的内容、记忆的深度和广度也各不相同。更有一些人身上出现了记忆障碍(遗忘现象)。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遗忘是指对原本熟记的事物不再能认知或回忆了(或只能错误地认知或回忆)。遗忘分病理性遗忘(即遗忘症)和非病理性遗忘;非病理性遗忘又被分为消退性和干扰性两类。消退性遗忘指记忆痕迹随时间而消退,导致遗忘;所谓干扰性遗忘,是把遗忘的原因归为“提取困难”(缺少可得性和可取性)。“缺少可得性”包括:信息多、复述少而造成的超出记忆能力;或提取事件的时间隔得太久、旧记忆衰减;或事件优先顺序颠倒,新信息被优先于旧信息处理,致使旧信息难以被提取。“缺少可取性”指:信息编码方式出问题,一个信息的内容被混同于另一个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包括老人和年轻人)经常会碰到一种似是而非的“遗忘”现象,比如一个人从客厅走进厨房,想去拿一个瓶子,可是到了厨房,他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自己到厨房来是要干啥。他毫无目的地东看看,西瞅瞅,最后终于离开了厨房。面对这种现象,不少人会感到不安:我得了遗忘症吗?老年人甚至会觉得这是痴呆的预兆……朋友啊,不必害怕,这是一种已经被实验证实了的“门框效应”,是空间发生了变化而出现的临时神经联系失配现象。在其中一次实验中,科学家们要求受试人员完成一个记忆任务:将不少东西包好了放入箱子。接着参试者被分成两半,一半人留在房间里,另一半人被送到另一个房间去;然后请他们分别回忆自己所包的是哪些物品。结果如下:带着(包东西)信息走进另室的受试者的记忆能力远远不如留在原处的受试者。专家们解释说,人不是把事物作为抽象和静止的知识储存起来的,人的思维在不断地随新事件的方向和空间而改变联络关系,如果空间有变化(比如穿过门框踏入另一个空间),那么原来的思维会被一种新的思维排挤掉,因为大脑在试图将其主人带入最新状态,原本的信息被认为是“过时了”,与此同时,也为新信息留出了地方。

  有一次,一群人聚在一起,某甲正想为大家讲一件可笑的事情,突然间,某乙将一杯咖啡打翻了,这么一来,甲居然忘记自己想讲什么笑话了,只好尴尬地表示歉意。尽管此事跟“门框”和“空间改变”没有关系,但因为打翻咖啡是最新信息,它会受到优先处理,因此也被纳入“门框效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我和我的祖国 长三角新奋进特别报道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上海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船过巴拿马
孵太阳
对话镜子
记忆·遗忘·门框效应
回家过年捎些啥
雾凇岛之晨
猫洗脸
新民晚报夜光杯A20记忆·遗忘·门框效应 2019-01-16 2 2019年01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