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心怡
这个世界,似乎早已百无禁忌,头发都可以染成青草绿,樱桃红……斑斓色彩,我个性,我张扬。
但有些事,却又是根深蒂固。一点点突破,便是历史的一大步。芭蕾舞鞋,确切来说,棕色的芭蕾舞鞋,姗姗来迟,在200年后的今天。
Freed of London眼下开始出售棕色和古铜色的舞鞋。而在此之前不久,作为芭蕾舞界的大型供货商,另一家美国公司Gaynor Minden也生产这种颜色特别的舞鞋。业界对这个小小的改变报以大大的认同。人们认为这是一个信号:世界向你开放,无论你是何种肤色。
事实上,在上世纪50年代,无论演员肤色如何,都会穿粉色舞鞋。但不知从何时起,各个舞剧院都要求舞者应当穿和自己肤色相配的鞋子和紧身裤袜。在几乎整个职业生涯中,希拉·罗伯逊就像其他黑人舞者,遵循着一项传统,为自己的舞鞋上色。她第一次这么做是在2001年。当年,15岁的罗伯逊参加哈莱姆舞剧院的一个项目。为了穿上符合要求的芭蕾舞鞋,她用上了棕色喷漆,因此鞋子变得很硬。后来,她成了舞剧院的一员,开始用化妆品为舞鞋改头换面。罗伯逊去最便宜的化妆品店买来2美元一瓶的粉底,一周要消耗五瓶。她用海绵把粉底沾在自己12至15双芭蕾舞鞋上。给芭蕾舞鞋上色是个精细活,你得保证粉底能进入每个缝隙,覆盖住丝带,一双鞋总要花上一个小时。为鞋子上色的过程在圈子里被称为“烤薄饼”。在著名视频网站“油管”上,“烤薄饼”的过程并不少见。艺术的包容,也体现在社会的包容。来自巴西的席尔瓦说,为深肤色舞者设计新款舞鞋是积极进步,但她们还需要更多颜色。
何为艺术?它与时代连接,它与人性相通。其美,源于真;其不绝不止,在乎传播与传承。艺术在当今的社会语境中,更需要放开胸怀。无论是题材的开发,传播的方式,受众的嫁接……总该花些心思,生出新意。那些之所以立于世,傲于群的内核,是基石。脚踏基石,登高望远,所有美丽与动人,才可常春。芭蕾舞有了棕色舞鞋,以小见大,东西方艺术都在寻找更广义、更博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