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据显示,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2.67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55.17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0.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7.32万亿元,同比增长3.6%。全年净投放现金2563亿元。
贷款方面,12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41.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个和0.8个百分点。
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元,同比多增2.64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3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4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9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8.3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98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6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89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4401亿元。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同比多增4995亿元。
存款方面,12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82.52万亿元,同比增长7.8%。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77.5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3.4万亿元,同比少增1071亿元。1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916亿元,同比多增8845亿元。
央行昨天公布的2018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00.75万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3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2%。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昨天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形势变化,前瞻性地采取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措施。通过货币政策和结构调整,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16万多亿元的信贷投放其实都是流到实体经济当中,央行货币政策对于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作出了贡献。
朱鹤新表示,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货币条件要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及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保持松紧适度,既不能过松,也不能过紧。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针对性,主动动态优化,强化逆周期调节,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