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含改编)大型剧目98部,较前年增加19部;
●演出收入2.85亿元,较前年增长0.29亿元,增幅11.3%;
●全年共完成演出10219场,较前年增加476场;观众331.36万人次。
此次考核采用“自己说、同行评、专家点、评委议”的模式,对院团进行年度工作盘点。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本年度考核聚焦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推进中仍然存在的不足和短板,以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攀登艺术高峰为目标,邀请专家共商良策、共破难题。
去年,上海涌现了一大批原创精品力作,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大资源源源不断地被转化成为文化原创力,展现着上海文化辐射全国、影响世界的软实力。上海歌舞团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海歌剧院的歌剧《晨钟》、上海京剧院的京剧《北平无战事》、上海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彰显上海的红色基因。上海民族乐团的原创音乐现场《共同家园》、上海昆剧团的《临川四梦》、上海越剧院的越剧《双飞翼》、上海淮剧团的淮剧《浦东人家》,展现江南文化穿透时代的艺术魅力与表现张力。上海木偶剧团的《最后一头战象》、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追梦云天》,则以海派文化为底色,谱写舞台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创新篇章。
首部3D昆剧电影《景阳钟》、首部3D越剧电影《西厢记》,首映于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去年9月参加“东方之韵——梨园光影”上海戏曲艺术中心3D戏曲电影晋京展映,去年10月《景阳钟》赴日本参加第3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并荣获“艺术贡献奖”。这是中国传统戏曲电影首次参加国际A类电影节并斩获殊荣。京剧《曹操与杨修》、昆剧《景阳钟》、越剧《西厢记》舞台版和电影版,同时晋京同步展演展映,形成合力影响,进一步提升海派文化影响力。
去年,上海市级国有文艺院团国内外赛事与展演佳讯频传,《攀登——集体造型》《突破——抖杠》两个杂技节目参加第42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并荣获“金小丑”奖。滑稽小品《共享单车的一天》参加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荣获优秀作品奖、最佳导演奖,成为大赛中唯一一部南方的获奖作品。木偶剧《创世——补天》在塞尔维亚第二十届“金火花”国际木偶艺术节上,夺得“评委会特别奖”“最佳剧作·戏剧奖”。交响合唱《启航》、话剧《大清相国》分别入选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和重点创作剧目名录。舞蹈《看不见的墙》获得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评奖现代舞金奖。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继续位居全国前列,2018年共有49个项目获得资助,立项率24.75%。
今年,上海市级国有文艺院团将在“一团一策”的基础上,鼓励支持“一剧一策”,发挥不同戏剧作品的优势特色。将全力打磨提升沪剧《敦煌女儿》、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话剧《追梦云天》三部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参评剧目。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民乐现场《共同家园》、民乐交响史诗《英雄》也将修改提高后在国庆期间再度献演。本报记者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