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胸闷呕吐,经诊断,前间壁心肌梗死,立即被送入抢救区,放好支架,转危为安。老师在重症监护室住了三天后转入普通病房。我当即去探望。
新造的心内科大楼,漂亮。病房在高区。那天,我等了很久才挤入电梯。我对电梯女操作员有点埋怨地说:“人太多了。”她说,那些都是家属,最夸张的是,曾经有个病人最多时有十七个人陪伴,一部电梯都乘不下。听后我觉得有点夸张,但眼前的人满为患,确是事实。
进入病房大门,走廊宽敞明亮。中间是宽大的护士服务台,右边是病房,门都敞开着。人们可随意进出。
病房里,间距很大地放着三张床。虽是普通病房,条件也很不错。老师的床靠近进门处。我在床边坐下,用手示意他不要说话,怕他累着。突然一阵嬉笑声打破了病房里的安静,原来在最里面的病床边围着四五个人,正毫无顾忌地说笑着,病床上躺着的是等候手术的年轻人。中间的床边也围着三四个人。病房里连声响亮的喷嚏声更是刺耳。
我突然有一种强烈的不安。老师年近八十,刚装支架,抵抗力差,要是感染其他疾病怎么办?我望着那些毫无收敛的家属及探望者,突然有了一种厌恶的感觉。为了老师的健康,我向护士提出建议,能否让在病床旁陪伴的人离开几位?护士对病人的责任心促使她马上去提醒,病房里终于又恢复了应有的安静。
不知怎的,我突然想起多少年以前的事。那时探望病人,必须在医院大门的入口处,在规定的时间内领取探视牌子,一般只有两块,还需报出病区病房与病人姓名后方能领到。家属人多自行轮换。它虽给探望者带来了不便,却有利于医院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也能保证病人健康的恢复,大家明白道理,也都愿意自觉遵守执行这样的探视制度。
高大的现代化医院大楼、拥有精湛医术的医生,但在这个堪称一流的环境中,躺着不少生死一线间的病人。医院里的绿色通道畅通无阻,为抢救病人的生命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但我还是希望,为了病人安静的休息环境,医院能做些制度上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