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3月0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卷不厌百回读
陈钰鹏
  陈钰鹏

  前些日子突然心血来潮,开始整理书房的一角,原因是书房似乎显得“越来越小”了,想扔掉一些旧书。结果与愿望大相径庭:我竟在一本名叫《中国最新仕商尺牍教科书》的线装书上停留了足足一个多钟头,那是我念小学六年级时祖父作为语文课外读物买给我的,这不能扔的,因为它远远胜过某些新书。

  不过这本书很黄,但它不是呈斑块或斑点的黄,而是所有纸张一样均匀地黄。原来,中国古代为了防止木蠹(蛀蚀木料和纸张的蛀虫),特意用辛味和苦味之物染纸,故纸色显得较黄,所以古人称书籍为“黄卷”。这样的纸还有个好处:写错了字可用雌黄改,古人抄书或校书离不开雌黄,改后纸就恢复成了本色。

  西方造纸尽管不用“致黄”物质染纸,但由于造纸的主要材料是木材,木材中的木质素是纸张泛黄的“推手”;木质素能使纸张纸具有一定强度,但它同时也是纸张泛黄的“主要责任者”。即使用化学漂白剂处理后的纸张,也不能阻止本身的泛黄过程。

  有一种纸叫“无木纸”(说是“无木”,其实还是用木材作原料的,只是在生产过程中将木质素用化学方法去除了),这种纸张中的主要成分就仅存纤维素了,纸张的白色倒是可以保持下去了,但是为了保持纸张的强度而添加的粘接剂是带有潮湿空气的,如果存放不得法,纸张会作出负面反应:变脆。而且,为了保持纸张的抗老化能力,还要经过化学处理,做成“无酸纸”(不含酸和氯化物),因此“无木纸”的生产颇为费时、费工、费钱,通常只允许用在印制极其珍贵的出版物上。

  有了复印机和扫描仪,现代人很容易复制书页和资料了,但不少旧书或旧报纸,不仅已经泛黄,还有脆性、虫蛀等缺点为复制带来困难。因此人们希望用一种扫描仪,不需要翻开书可一次性将一本书扫描复制下来。几乎所有的档案管理人员和藏书家都有个梦想:让更多的读者能读到古旧书——珍贵的书,但最好不要去翻页,以便让这些文物级的善本、孤本不受损害地留存下去。据悉,世上已经有人研发出一种能对合上的书进行扫描的仪器。

  这种扫描仪称为“太赫”扫描仪,即采用太赫频率范围的电磁波进行工作。由于太赫频段是一个交叉过渡区,它既不完全适用光学理论来处理,也不完全可用微波理论来研究,所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度被称为“太赫兹空白”。太赫射线和X射线一样,能穿过许多固体材料而对材料无损伤;和X射线不一样的是,人的皮肤会把太赫射线反射回去(故能用来检查登机旅客是否携带武器或炸药)。由于书的纸页之间有很薄的空气层,它们也会将太赫波反射回去,根据反射到高分辨率摄像头的信号形状和能量,就能分辨出书页上的字母(汉字可能需要专门的软件)。

  除了大型博物馆,工业界也对“多层物体扫描仪”颇感兴趣——检查工业产品中复杂的涂层质量。有专家说:“很抱歉,目前最多只能同时扫描9页纸。不过离最终目标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很多所谓的“旧书”,不但不能扔,还必须想办法用现代科技加以保护,进行无损复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4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跨界/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A18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亲子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荷兰
   第A24版:西班牙/新民海外
人间值得
闻香识女人
智慧快餐
好心人,谢谢侬
探病
一张纸的情怀
黄卷不厌百回读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A15黄卷不厌百回读 2019-03-03 2 2019年03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