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劲松做的手术也如同攀登珠峰般高难度——打开头颅骨,切除脑瘤。20多年前,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上医(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毕业,成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人脑充满奥秘,现在我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我始终对它充满了好奇。”吴劲松说,爬珠峰和做高难度脑部手术有共通之处:困难随时出现,都需要拥有强大的意志力,第一时间做出决断,并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都需要做足一切准备,才可以打消外界的质疑。
2年前,由吴劲松领衔的《基于多模态脑功能定位的脑肿瘤精准手术与放射治疗》项目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其精确地识别脑功能区的位置,在手术和放疗时予以保护,从而大大降低患者致残率。在华山医院,已完成数百例“术中唤醒”脑外科手术。
吴劲松说:“有些脑功能监测必须在唤醒下才能完成,比如脑语言脑功能定位,另外唤醒状态同样有利于运动功能的保护,一边手术一边让患者唱歌、弹琴等,运动障碍可以实时反馈给医生,甚至可以精确到一个指关节的运动障碍。”
在没有禁忌症的前提下,将病人“术中唤醒”,利用神经电生理技术精确定位有关功能区,既可实现切除肿瘤,也可形成脑电极反应的信号图。不久前,吴劲松团队就为一名演奏家实施脑肿瘤手术,术中他要求患者拉小提琴,以保全其演奏功能。在患者的配合下,手术十分成功。
吴劲松还设想,这些脑电信号通过解码和编码研究,可进一步研发脑机接口,也就是实现脑功能的传输与控制。“未来,脑机接口将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可以将芯片直接放入人类的大脑之中用以辅助增强记忆,也可以针对一些病症实现受损脑功能的康复治疗。”吴劲松说。
虽然现在脑机接口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但依然令吴劲松着迷。也许,在这个“梦想”的驱动下,医生未来真的可以把科幻变成现实,让人拥有“超能力”。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