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市场格局正在形成,盈利模式开始也多元化了,投资者选择余地更大了,比如从一级市场来看,就多了一个机会。科创板上市最直接受益的是一级市场的获配售者和中签者。此次网下配售的基金是最大的获益者,发行量集中,一步到位获益高,而且来得快,有点始料不及,有些私募光这一单的买卖就差不多可以抵充一年的收益了。至于320万个人开户者,中签与否全靠运气了,由于这批科创板新股的中签率差不多都在万分之五,那么低的中签率,即便你有100个账户去申购,也有可能一个都中不到,所以这就变成了博弈运气的游戏。此次25个科创板新股,理论上赚头最大的是在243.20元抛出的安集科技,500股可以赚10.2万元。那个国企科创板的中国通号,中签的人相对较多,但大多数人只赚了两三千元,运气最背的在7.69元抛出的,500股只盈利920元。但是不管是能赚10万元还是只赚900元,在广大投资者中都是凤毛麟角了。
科创板的强势拉动以及超高的定价,使科创板与其它板形成了价位差,市场的资金最终还是会从高处向低处流的,这就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寻租机会,这种板块与板块间的比较效应将给未来的市场带来新的机会。当下股市已经是一市两制,手中有钱的也能承担较大风险的,可以去科创板试试身手,这种宽幅震荡让人有冲浪的快感;胆子比较小的、追求稳定收益的,可以按传统的估值理念,在其它板中去寻找机会。
手中没啥钱的,哪怕只有1万元现金,还有一个板块值得关注,当下无成本申购的可转债板块,也蛮热闹,你只要用一个股票账户无须现金也无须股票市值顶格申购100万元,中签后账上有几千元扣款即可,当然可转债上市也有可能跌破发行价,但盈利概率超过80%,比较适合没啥积蓄的普通劳动者参与。
下周又有3家科创板公司发行,科创板进入常态化IPO状态了。有个现象比较有意思,近年来,沪深股市的成交量一直失衡,总市值32万亿元的沪市每日的成交量总是小于总市值只有20万亿元的深市,科创板上市前,沪市每日成交只有深市的六成多,科创板上市后提高到了八成,沪市还是没有超过深市。现在科创板股票只有25家,如果到100家,也许成交量可以扯平,问题是深市也在急起直追呀。科创板的交易规则和融资融券制度拉大了股价上下波动的空间,说到底这还是为了做大市场的交易量,但接下来沪深两市的交投如何演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市场观察点,市场处于这种竞争状态,对投资者而言是件好事,投资者在多层次及多元化的市场中,选择的机会就更大了。
应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