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记甘泉侨友读书会
~~~——记甘泉侨友读书会
     
2019年09月1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腹有诗书气自华
——记甘泉侨友读书会
顾德惠
慰问敬老院老人助读乐
媒体聚焦甘泉读书活动
与外国艺术家联欢
子长“十八相送”侨友读书会
  □ 文/顾德惠

  普陀区甘泉路街道,自1998年被评为上海市首批文明社区以来,书香氛围日益浓厚,而甘泉侨友读书会的成立,也为和谐社区增光添彩……

  创建“侨友”读书会

  上世纪末,几位喜欢读书看报的退休职工在甘泉社区图书馆邂逅,有人谈起子女侨居海外,退休在家独居,备感寂寞,如果大家时常相聚交流读书体会,聊聊家常,就能让生活丰富多彩。此议得到了甘泉路街道人士大力支持,他们免费提供场地,正式成立甘泉社区第一个 “侨友”读书会。

  甘泉“侨友”读书会,以旅居海外炎黄子孙在沪的侨胞侨眷为对象,以读书活动为主线,采取“读与用结合”方式,走出家门、走出上海、走出国门,去领略神州风貌和异邦风情,立足本土相聚休闲,领悟人生真谛。第一任会长韩女士年逾古稀,她从申城“飞”赴荷兰探亲,跨越了千山万水,全家人始终心系祖国,尤其是韩女士频频发来电子邮件,与故园乡亲书友交流中外文化感受。

  会员利用江南传统曲调填词,创作会歌,饱含地“缘”情调。大家高唱会歌,作为当日开启读书活动序曲。有些会员出国探亲或者观光旅游,也时常会在心中默唱侨友读书会会歌,情系故乡。大家还积极参加纪念《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颁布日等活动。

  博览群书求知欲

  2011年,“名都”读书会成立,会员都是甘泉社区志丹路相邻五个小区的退休职工侨友。

  忆及上世纪50年代,此处郊野空地被开发,一批工人住宅拔地而起,共计2000单元,每单元可住10户。这使得当初10万工人居住困难的问题得以解决。其时甘泉新村附近尚存养牛场、金鱼场,还有一片农田……如今,高楼大厦林立,新村星罗棋布,道路四通八达,百姓安居乐业,早已成为大都市内环线北隅又一颗灿烂明珠。

  在此定居的侨友们热衷于博览群书,追求高质量文化生活。

  当初,一位侨友旁观方兴未艾的读书活动已有好长一段时间,直到确认“名都”读书会真正符合她心目中追求更高品位的阅览兴趣,才申请加入了读书会,自此,她开始与其他会员一样每“会”必到,畅所欲言。她是高级知识分子,从外地乘火车风尘仆仆返回上海家里,来不及与家人长叙,转身就赶来准时参加定期召集的读书会活动。

  “名都”读书会成立八年来,常在逢年过节之时集合,各人自掏腰包集资购买水果、糕点、日用品,装入礼品袋,齐赴甘泉敬老院慰问老人:表演歌舞;陪老人聊天;漫谈读书看报感想;拥有临床经验的退休医师为老人义诊、量血压、介绍保健常识;退休律师讲解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等,使老人们备感慰藉。

  读书会不少会员文史知识丰富,有人谈说《论语》《三国志》《红楼梦》等旧籍和古今史料来如数家珍。会员运用自身专业优势,结合社会现状,踊跃投入社区助老法律维权等公益活动,主持配合形势和社会热点的低碳生活、国际形势、房改政策解读、医疗食疗促康乐、建言献策谈发展等讲座,就连一些统战人士和其他书友闻讯也常来聆听演讲。

  “少数民族”同胞情

  张女士当过甘泉社区少数民族联络组组长,经常策划金点子,又组织舞蹈队等活动,增进了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和谐相处情谊。

  张女士早年曾去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作,回沪后,在父亲影响下,她热衷于参与民族工作。张女士与读书会会员参加了在甘泉社区学校举行的联谊活动,大家一道品尝传统美食,交谈兄弟民族风俗习惯,共享中华民族大家庭同胞深情厚谊。

  少数民族读书会不仅关注所在区域部分少数民族居民,对其他非少数民族成员也一视同仁关怀备至。

  有一个单亲家庭女孩,她大学尚未毕业,不幸患病,脑子要开刀,所需医疗费用巨大,难以筹措,母女俩以泪洗面,暗叹命苦。此事被少数民族读书会老王得知,说:“这位女孩虽非少数民族,但与我们一样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同胞亲人,大家联手助她一臂之力吧!”读书会全体会员闻风而动,捐款捐物,上门抚慰女孩,又想方设法寻求新闻媒体帮助呼吁。电视台播放实况节目,一花引来百花开,千人万人献爱心,相助女孩得以顺利入院接受手术,闯过“鬼门关”,获得了新生。

  少数民族读书会会员还积极参加甘泉社区举行的“民族和宗教法制进社区”、迎“中秋”、迎“国庆”、“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等一系列活动,又协助动员少数民族人士参与本地商会有关经济活动……以情感人,进而促使社区大家庭更多的人提高生活质量。其中,少数民族读书会里的一位成员,还荣获了 “上海市五好家庭”称号。

  “十八相送”老少乐

  2004年,子长小区“十八相送”读书会正式成立。主题:“十八相送,温暖大家”。会员表示:“晓得越剧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台,送的是同窗情和爱情;现在读书会送的是好书情、侨友情和亲人情。”

  延长西路北侧原有一条长长的小河,广阔天地之间沃土泥丘水流早被填平,1986年建成子长小区现代化居民新村,为1993年上海市首批命名的10个文明小区之一。子长小区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住宅小区”、“上海市居委会自治家园示范点”等72项殊荣,子长居委会成为达标的上海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居委会之一……昔日农民成了征地工进厂上班,新居民相继入住。如今,生活在此的工农兵学商各界人士都有。邻里之间有些退休职工的子女或居国外,侨友们涌动读书热潮,时常聚会。

  一次,邻居老太突发“脑梗”,而她的儿子远在海外,老太又怕老伴担惊受怕,所以默不作声。侨友们得知消息后,自发轮流到病房陪伴她,百般照料,主动帮她清洗床单被褥……料理了九个月。期间,他们从没让老太的老伴去探病一次,避免了不测后果和隐忧,侨友负责转告老太疗理状态及其老伴居家情况,直至老太出院回家。老太的儿子千里迢迢归国探亲,获悉侨友胜似亲人的关爱之心,紧握读书会成员肖女士的双手连声道谢。肖女士笑道:“这些小事,都是同胞应该做的。”

  书友们常来常往,开展时事讲座、文学艺术欣赏漫谈、与回国探亲的侨胞联欢、本地居民出国探亲归来畅叙见闻、美容服饰操作当场展示、参与社区公益活动。

  “十八相送”读书会名声渐隆。普陀区委统战部和甘泉街道联手,在甘泉公园召开“书香凝聚统战情,文化谱写团结篇——甘泉路街道统战读书会建设成果展示暨2011甘泉社区节开幕式”。子长小区“十八相送”读书会侨友们载歌载舞,参加了居民、侨眷和来沪探亲的海外华侨以及外国艺术家进甘泉社区表演活动。

  2016年3月,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在北京举行。事前,经过层层选拔,肖女士的小孙女脱颖而出,有幸被团中央“未来网”选中,代表上海市的小朋友到北京去采访“两会”代表。

  活动中,子长小区的“小侨友”就和同行“小记者”进入直播室,先后采访了好多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返回申城后,“小侨友”告诉家长和邻居:“采访时,阿拉提了 ‘孩子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可是许多家长给孩子报了很多培训班’的问题,有位人大代表批评了那些‘拔苗助长’的家长,直抒己见,建议家长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有针对性地给孩子报名,不要让孩子失去快乐的童年……”肖女士在子长小区“十八相送”读书会上转述此事,侨友们一致认同“家长应该让孩子享受童趣”的提议是真知灼见。

  “十八相送”侨友读书会,成了老少皆乐又一平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7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广告
   第A11版: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夜上海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新民财经
   第A18版:股市大势/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家庭理财
   第A20版: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22版:乐活年华/金色池塘
   第A23版:新尚/摩登
   第A24版:广告
摘要
腹有诗书气自华
新民晚报金色池塘A20腹有诗书气自华 2019-09-14 2 2019年09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