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电影里凶手仍然不知所终的开放式结局,现实版的“大结局”更接近对韩国社会的现实隐喻:即便真相浮出,但人们无能为力。素媛案是这样,张紫妍案是这样,“胜利门”也是这样。
悬案终迎大结局
华城连环杀人案,曾经被称为韩国未解的三大悬案之一。1986年至1991年的5年间,京畿道华城郡台安邑一个半径2公里的区域内发生了韩国史上罕见的连环杀人案:先后10名女性受害,凶手手段残忍。受害人多是先被绑架,后被强奸,最后被勒死,有的身体里还被塞进各种异物,受害人年龄跨度很大,上至71岁的老妪,下至14岁的少女。
这起案件是韩国历史上动用警力最多的案件。有关警方先后投入了205万名警察,嫌疑人和证人达到2万多人。另有4万多人接受了指纹鉴定,500多人进行了DNA鉴定,近200多人进行了毛发鉴定。调查记录装满了5个大塑料袋,但多年来还是没有头绪。
警察近期对华城连环杀人案再调查时,认定目前正在釜山监狱服刑的56岁嫌疑人李某是凶手。而韩国国立科学搜查研究院通过对比,确认连环杀人案中证物上的DNA与李某吻合。李某之所以被判无期徒刑入狱,是因为1993年犯下另一起杀人案:奸杀妻妹。
京畿南部地方警察厅今天上午召开记者会,对这起旧案的最新进展进行说明。负责人潘基洙表示,即使在诉讼时效到期后,调查记录和证据仍被保留,目的是查明真相。案发当时未发现有力证据,但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警方重新评估DNA证据并检测到新情况。“我们发现,到目前为止,在三个现场证据中存在与嫌疑人匹配的DNA。”他还表示,警方组建了57人规模的调查总部,还将继续进行进一步调查。
更多问号待解释
警方的记者会没有披露更多关键信息。比如,尘封多年的案件为何时至今日能够发现真相?嫌疑人当年因他案入狱时背景调查情况如何?目前将对嫌疑人如何处理……有消息称,考虑到本案受到极大关注,韩国警方正在研究公开嫌疑人的具体身份。
“凶手就在人群中,但你无法看见他。”2003年,电影《杀人回忆》上映之后成为“爆款”,观影人数达到500万人。今年刚拿下金棕榈奖的导演奉俊昊曾说过,坚信凶手一定会看这部电影,因此电影才有堪称点睛之笔的最后一幕:曾经的乡下警察故地重游,偶然听说凶手踪迹,却依然毫无头绪,只能眼睁睁地望着镜头,噙满泪水,眼中是无底的深渊,仿佛在直视凶手。
社会充满无力感
电影只是电影,但这样的压抑感和无力感在韩国社会弥漫很久。应该说,案件的发生有特殊的时代背景。时值韩国军政府统治时期,时代创伤转型之痛,人心惶惶渴望安定,然而现实中压抑的社会孕育扭曲的群体。即便在今天的韩国,官僚和财阀的权威仍根深蒂固,社会等级的束缚仍牢不可破。
如果说电影里呈现的是警察对寻找真相的无能为力,现实版的大结局似乎更加残酷。根据韩国法律,2007年以前发生的杀人案件,公诉时效为15年。2006年4月,华城连环杀人案诉讼时效到期。如今人们发现,凶手居然一直“躲在”监狱里,并且李某在接受警方调查时仍然坚称与华城连续杀人案没有任何关系,引发了民众对于韩国司法制度的质疑。
韩国媒体近日采访了曾担任此案搜查组组长的前警察署署长河升均,对方感慨万千。他曾是追踪此案时间最长的刑警,也是电影《杀人回忆》中那名警察角色的原型。他认为,对性质恶劣的罪犯必须增加公诉时效。“对这样的社会顽疾,居然因为公诉时效过期就不能处置,不觉得奇怪吗?”
警方在记者会上表示,即使诉讼时效到期,也会尽力找到真相。但对民众来说,找到真相之后,也许更想追问的是那句令人心情沉重的话,“然后呢?” 首席记者 吴宇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