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9月1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何以为家
李一能
  李一能

  这几天在钢铁城包头市采访,受人之托去当地一家养老院探望一位上海老人。去时我心里就嘀咕:上海人都恋家,他怎么会独自在千里之外的内蒙古草原养老呢?细问之下,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

  老爷子今年80多岁,是一位军工专家,曾参加我国某重点型号武器装备的研制工作。

  老爷子告诉我们,1940年家人带着他从浙江到上海,家就住在百乐门舞厅对面,1954年他去北京念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位于包头的军工单位。

  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打造独立自主的军工体系是重中之重。包括他在内的一代青年精英从全国各地汇聚于此,一心振兴国防,一干就是一辈子。

  征途总不会一帆风顺,许多人离开了,但他一直坚持到了最后,扎根在重点项目研制岗位,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终于修成正果。那一年国庆阅兵,当这凝结了无数军工人心血的新型装备通过天安门广场时,他接到了老同事打来的电话:“感谢你们的坚持,你们实现了我们未完成的梦想!”

  退休之后的老爷子很少回上海,父母不在了,儿孙们也都成家立业各奔天涯,去年老伴去世后,他就回到包头住进了养老院。“为什么是包头?”面对我的问题,老爷子认真地回答:“包头有我一生的荣耀,所以选择在这里终老。”

  故乡究竟是哪里?老爷子说这个问题也困扰了他很久,浙江赐予了他生命,上海陪伴了他成长,北京见证了他的梦想,包头成就了他的光荣。但最终他的答案是:“这并不重要,祖国需要我在哪里,故乡就在哪里,如今终于可以说,我这辈子对得起向国家的承诺。”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老人说他最喜欢的一首歌就是《橄榄树》。是啊,总有一群最优秀的人,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将远方视作家乡。何以为家?无问西东。

  因为不喜欢高调,老爷子执意不让我透露他的姓名。在他看来,自己只是一个群体的缩影。他们以身许国,远赴他乡,最终乡音无改鬓毛衰,却把故乡留在了回不去的往昔。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即将来临,在举国欢腾之际也请记得他们,共和国真正的脊梁,一群把一生献给祖国的无名英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综合新闻·专版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15对新人“玫瑰婚典”欢唱赞歌
关注新型食品业态“舌尖上的安全”
何以为家
如何找出针孔摄像头?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8何以为家 2019-09-19 2 2019年09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