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汇和浦东合并之前,南汇有“金大团、银新场、铜周浦、铁南汇(惠南)”之说。
大团,是浦东的一个镇,为何叫“金大团”?与“金”有关吗?
大团镇始建于明朝中后期,清宣统年间,一些豪门在该镇上大兴土木,华屋广厦几遍全镇。
清末民初,大团依托发达的水系交通成为当时南汇县东南沿海地区农副产品的集散地,被誉为“金大团”。
大团众多豪门中,较为有名的要数张家、盛家、徐家和马家。
大团镇有句老话,“盛家有咾有,勿及张家一个仪门头”。盛家是大团镇上的大地主,拥有耕田600公顷,占大团地区总耕地面积的一半,有“盛半镇”之说。但盛家兼并土地经济实力再强,还是比不上张家的政治地位,盛家万亩良田比不上张家仪门头上皇上赐予的一块匾额。
张家主人张大金,乾隆年间任刑部奉天司主事、直隶郎中等职(正五品),后以病辞官,在大团筑房数百栋,号“谦牧堂”。
张家仪门上有乾隆皇帝题赐的一块“比部第”匾额。“比部”是明清时期对刑部司官的称呼,“第”指旧时官僚、富绅的院宅。当时,无论哪一品级官员路过张家仪门头时,必须“文官出轿,武官下马,行船停橹”,可见张家之显赫。可惜,匾额在“文革”中被毁。
话说张大金从小就想做官,清乾隆年间,他听了娘的叮嘱,到松江张相府认亲。
位于松江镇秀野桥西的张相府,主人张照为清乾隆时期刑部尚书。认亲当时正值清明,张大金走进张家祠堂祭拜祖先,趁机把张氏祖辈的世系记在心里。后来他用厚礼买通张相府总管,在族谱上添上张大金曾祖以下几辈人的姓名,并由总管引见张夫人。张夫人问他属于哪世支脉,张根据族谱对答如流,并表达了想入仕途意愿,张夫人命家丁伴送他去京城拜见相爷。张照见张大金气宇不凡,举止庄重,应对如流,才识过人,就以叔侄相称,把他留在相府,等候机会提拔。
人逢机缘,事有巧合。翌年元宵夜,张大金上街溜达,无意中进入一处侯府,公子王孙们正在聚赌。张出于好奇,站于一旁观看,后经主人再三相邀,入座参赌,谁知他手气极好,连赌连赢,赢了大把银子。
张照看到那么多银子,问侄子银子来路,张说了实话,张照大为光火,说:“这些银子来自国库,万一被人奏到朝廷,定然罪责难逃,老夫也将受牵连。”一番话把张大金吓得惊慌失措,忙问叔父如何解脱。张照想来想去,总算有了对策,利用这笔横财在京都创建了一所“云间会馆”,以后凡来京城赶考或经商的江南同乡都可在会馆住宿,困难者还可获得资助。
张大金创办会馆一事传到乾隆耳里,皇帝召见了他,钦点他为翰林学士。从此,张大金平步青云,官至刑部。
多年后,张大金以病辞官,荣归故里。他把金银塞入毛竹孔内,扎成竹排,从海里运到家乡,筑“谦牧堂”,闭门读书,更号退夫。
如今,在大团镇永定南路一栋古旧二层楼后面,只剩下残墙断壁和几根破败的木梁,据说这里就是当年赫赫有名的“张家仪门头”和“谦牧堂”遗址。
“金大团”之称,是否由张大金此举而来,你有历史的考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