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态势
利比亚反对派得到北约国家军援后,实力大增,特别是在2011年5月取得了决定性的米苏拉塔会战胜利,重创包括哈米斯旅在内的卡扎菲政府军主力,而反对派则把战线从米苏拉塔推进到距的黎波里仅210千米的地方。7月开始,西方国家相继承认反对派最高领导机构“全国过渡委员会”(NTC)为利比亚的合法代表,反对派也加紧招兵买马,筹划对卡扎菲政权最后一击。
8月13日,反对派武装开始发动前期攻势,很快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包围的黎波里,该城北面的海岸线又处于北约绝对优势的海空军封锁之下,完全变为一座孤城。
的黎波里城内,反对派同样安插了大量内应,他们刺探政府军布防信息,还有人组织起夜间游击战。到了8月下旬,政府军对的黎波里城区的控制也开始动摇了。
NTC把攻取的黎波里的行动称为“美人鱼黎明”,因为的黎波里有个昵称就是“美人鱼”,这一行动代号的含义不言而喻。
战役发起前,NTC与的黎波里市内的同盟者取得联系。在这些盟友中,埃什卡尔是个关键人物,他任政府军梅格拉耶夫旅旅长,负责的黎波里西部和阿齐齐耶兵营的防务,由于他的堂兄弟早年被卡扎菲处决,其内心早有倒戈之意,眼见卡扎菲大势已去,埃什卡尔向NTC投诚,愿在关键时刻“举事”。反对派还向北约提供了包含120个目标的空袭名单,包括卡扎菲政府军在的黎波里的集结点、指挥中心等。
根据计划,反对派武装“的黎波里旅”(约2000人)将由扎维耶向东进攻的黎波里,城内反对派将组织约6000人发动袭击,里应外合。
战役经过
8月19日,的黎波里城内的反对派展开串联,偷运进城的武器被装在垃圾车里,分发到各个反对派聚集点。8月20日,“的黎波里旅”夺取的黎波里以西27千米处的一座桥梁,NTC主席贾利勒在电台发表讲话,提到“卡扎菲脖子上的绞索正在收紧”,这句话就是发给的黎波里反对派的信号:暴动开始了!
没过多久,一群反对派人员占领的黎波里市中心的礼拜堂,并通过广播向周围播放“晚餐开始”——这是给城内同伙的行动暗号,这座礼拜堂也成为反对派的暴动中心。卡扎菲军队很快赶来镇压,却被北约空军发射的导弹炸得尸横遍野。在当天的战斗中,北约空军摧毁了卡扎菲政府军三处指挥中心,大大削弱了政府军的指挥控制能力。
当政府军忙于清剿城内暴动分子之际,反对派武装“的黎波里旅”却高歌猛进,直取的黎波里外围据点,就连设有卡扎菲预备指挥所的阿尔-玛亚镇也被占领了。“的黎波里旅”之所以势如破竹,首先归功于那位“内应将军”埃什卡尔,他故意命令政府军分散部署,放弃坚固防御阵地,甚至指使某些部队向反对派投诚。无疑,埃什卡尔的叛变,不仅破坏了的黎波里的城防体系,还对政府军军心产生了极大冲击,许多官兵放弃抵抗,四散奔逃。
不过,卡扎菲的嫡系部队没有放下武器,他们企图先消灭市内的暴动分子,然后再把反对派“的黎波里旅”赶出去。在阿拉巴区、本·阿舒尔区、法什鲁姆区和阿尔-达赫玛尼区,政府军的坦克摧毁了许多反对派的街垒,可是反对派“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始终不能“聚而歼之”。到了下午,城内的反对派控制了大部分街区,特别是通信公司大楼被他们占领,卡扎菲政府再也无法向支持者发送信息了,而反对派却利用该公司向全城百姓发送这样的文字短信:“我们祝贺利比亚人民摆脱了卡扎菲政权。”此举意味着卡扎菲败局已定,加速了当地人转向反对派的进程。
22日凌晨1时,反对派宣布已占领的黎波里90%的区域,只有阿齐齐耶兵营、纳赛尔酒店等少数地点还在政府军手里。为了扩充队伍,卡扎菲下令打开兵营里的武器库,向忠于自己的市民分发武器,让他们组成“巷战旅”,配合政府军战斗。然而,总的战局继续朝着不利于卡扎菲的方向发展,下午,反对派占领国家电视台大楼,利比亚官方电视频道停播。战斗进行中,北约空军持续飞临城市上空,除了空袭,他们还对卡扎菲军队的通信系统进行干扰,加剧了政府军的混乱。
8月23日,反对派武装肃清了市中心绿色广场及其周边地区的政府军,随后,更多的兵力集中到阿齐齐耶兵营。英国《卫报》报道,双方在兵营周边展开反复拉锯,动用了迫击炮、火箭炮、坦克等重武器。傍晚时分,反对派终于控制兵营的一扇边门,政府军曾实施反突击,结果被炮火打退。到24日,反对派基本控制兵营,他们还冲进了卡扎菲的个人住所,并在上面升起自己的旗帜,但卡扎菲本人却不知去向。
兵营的易手,宣告的黎波里战役尘埃落定,反对派成为当之无愧的赢家,但他们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抓到或杀死卡扎菲——仍未实现。反对派展开全城大搜捕,但始终没有收获。其实,卡扎菲也在为自己的去处发愁。24日,卡扎菲和儿子哈米斯、女儿艾莎在城内一处秘密地点开会,随后他们在严密保护下离开的黎波里,前往南方的塞卜哈,那里是卡扎菲支持者较为集中的地区。此后,艾莎带着母亲前往阿尔及利亚,并于29日越过边界,逃得平安,而卡扎菲则与哈米斯留在国内,继续组织战斗。
战役评价
的黎波里战役标志着卡扎菲政权彻底瓦解,然而这一战却有太多的意外,其顺利程度甚至超出反对派自己的预期,毕竟此前在米苏拉塔战役中,卡扎菲政府军表现出顽强的战斗意志,而在的黎波里,政府军却没有进行太过激烈的抵抗。
军事专家认为,北约为反对派的胜利提供了巨大帮助。战役发起前,美军就加强对的黎波里的全天候监视,还出动“掠夺者”无人机追踪和轰炸目标。更重要的是,卡扎菲长期奉行“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建军政策,他精心培养的嫡系精锐部队一旦遭受损失,要想补充十分困难,倒是反对派背后有北约撑腰,“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其恢复速度完全不是卡扎菲政权能够比拟的。
从战役本身来看,NTC制定的“美人鱼黎明”计划充分体现了一个“巧”字。反对派发挥“里应外合”的威力,其中既包括前期发动内线搜集情报,又包括策划的黎波里城内暴动,更重要的是,策反了埃什卡尔旅长充当卧底,在关键时刻弃守,让卡扎菲“决一死战”的计划泡汤。
此外,这场战役体现了典型的“混合战争”的特点,反对派及其外国支持者不仅用传统通信战、电子战手段干扰和切断卡扎菲政府军的联络,还广泛运用心理战和宣传战。反对派发布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有关卡扎菲被捕或者被杀的报道不下几十次,再结合北约空军对卡扎菲政府电视台、电台信号的干扰,更加动摇了的黎波里军民支持卡扎菲的信心,加速了他的政权崩溃。
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