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被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感染后可能患上寨卡热,因此 防蚊成为防范寨卡关键词。寨卡病毒本身不威胁生命,普通成人感染后症状较温和,一般可自愈。
在这次寨卡热疫情中,“密集出现的小头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病变”是真正让人担心的部分,这一动向已被世卫组织定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最新研究表明,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可导致宝宝出现小头症等出生缺陷,给儿童、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目前,全球针对寨卡病毒和小头症普遍缺乏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寨卡病毒主要经由埃及伊蚊传播,而这种蚊子同时也会传播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三种疾病症状有时难以区分,而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寨卡感染者不会出现明显症状。
小头症是婴儿在子宫或婴儿期大脑发育异常导致头部非正常变小的罕见病。世卫组织介绍,小头症出现概率一般介于3000至5000名新生儿中出现1名,已知病因包括早期妊娠感染、毒素及重金属污染、基因缺陷及营养不良等。
患小头症的婴儿可能智力、体格发育异常,部分伴轻度痉挛,惊厥发作,甚至出现抽风、四肢僵硬、瘫痪甚至死亡。
由于大脑受损部位和程度因人而异,差异较大,医生很难准确预测出孩子会出现哪些发育异常,这对孩子家长而言十分煎熬。一旦宝宝确诊患有小头症,将需要接受一系列治疗,以刺激患儿智力和体格发展。
巴西儿科神经医生杜尔斯·戈梅斯·德卡瓦略说:“每个病例都不一样,病毒可能损伤视力、听力、运动能力或者认知能力,这取决于感染程度。”
世卫组织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是快速研发基于灭活病毒的疫苗,为孕妇及育龄女性提供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