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我去一家高档粤菜馆吃午餐。忽然听见邻桌喊了一句:“慢,帮我要一个拿破仑!”吓一跳。拿破仑?是什么东西?我也想要!女友笑着说:“来一个吧,不是人,是千层酥。”
端上来一看,一个大大的正方形酥饼,像一座五层楼建筑,每一层的“楼板”都是由一叠酥化的薄饼皮合成,“楼板”之间的“立柱”全是五颜六色的水果。细看一下,水果是按颜色,一层层地砌进去的:最底下那层是白色带黑籽点的火龙果,第二层是黄色的芒果,第三层是红色的草莓,第四层是黑色的黑加仑,顶上一块酥皮如帽子一样扣着,衬上焦糖立柱似一支旗杆,侧畔摆半只切开的仍带着绿叶的红草莓。满桌惊呼,望之喜悦无比。
另一次我点这个的时候,水果换了,除了草莓之红,芒果之黄,还有弥猴桃之绿、桑椹之紫,颜色永远悦目。新新人类和爱时尚的女人都爱它。它里面应该有低筋面粉、高筋面粉、鸡蛋黄、黄油、牛奶、沙糖。不过,我只爱上面的水果和鲜奶油,幸好,我的朋友嗜爱那千层酥皮,我们是己所不欲,“尽”施于人,一点没有浪费。一般而言,店家会站在一旁等客人欢呼再拍照完毕,才帮你切成4份。当然,也可以是6份,8份。好友说,有一次聚会人多,竟然切成了15份。
千层酥也叫千层饼。它让我想起好莱坞大受欢迎的电影《加菲猫》:那只又馋嘴又有英雄梦想的肥猫,整天渴望能吃上“千层饼”。有一天,它跟踪坏人,被发现后从高楼逃脱,跌进一条大管道,再从管道滑落到楼下路面一辆食品运输车,正好砸开车顶盖,跌入一只装着千层饼的大盒子里。它感叹道:奇迹原来是这么降临的!
我每次遇上它,都有加菲猫那种喜出望外。
此拿破仑与法国历史上的英雄只有一毛钱的关系:都来自法国。它的全称应该是拿破仑蛋糕,属法式千层酥的变种,这个变种与原来的千层酥也相去一千公里。如果有法国人在,他一定诧异,法国没有这个“拿破仑”。
我搜了一下,才发现这个“拿破仑”不是新品。6年前上海已有,程乃珊写过一篇文章提及它,标题是《法国人不知拿破仑蛋糕,俄罗斯人不识罗宋汤》,说的是西菜的变异求存。此千层酥的创始人是上海的老大昌,因为位于法租界,所以起了一个雷人的名字:拿破仑;如果它位于英租界,可能就是“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