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七月流火,酷暑逼人。已届古稀之年的女儿月琴,不顾自己体弱,频频从普陀区家里赶到黄浦区南端一处寓所,看望107岁的老母亲周盘林。她说:“上世纪50年代,连电风扇也没一台,又无电冰箱,全靠母亲给子女烧煮绿豆汤,汲取冰凉井水防暑降温。小时候阿拉特别怕热,蚁子又多,母亲冒着炎热天气,额头沁汗,一手把持大扇子替孩子扇风驱蚊,阿拉才酣然入梦。老母亲的慈爱之心恩重如山,兄弟姐妹间常回家看看,四代同堂近30人和谐康乐,表达阿拉感恩尽孝的小小心意……”
周盘林原籍苏州,出身于书香门第,生于1909年。当初她呱呱落地之时,恰逢长辈吟咏佳句 “少时不识月,直呼白玉盘”、 “清波收潦日,华林鸣籁初”,感于古诗嵌有 “盘”“林”二字,由此得名,寓意:女貌如满月,家给人足;子孙似茂林,国泰民安。
辛亥革命一声枪响,终结了数千年封建统治;其后战火纷飞,祖居毁于兵燹,她随家人离乡背井, 曾经栖身于旧上海滩法租界……成年结婚,她的丈夫是 “跑街先生”四处奔波联系业务。虽有仆人干活,女主人周盘林也会亲自动手做一些事,如:结绒线打毛衣,做针线活儿。周盘林心灵手巧,为儿孙编织的几件漂亮毛衣都是熟人眼中的上佳款式,邻人争相观赏借作“样品”。周盘林心地善良,待人随和。即使对花钱雇来的女佣人,她也始终和颜悦色,从不颐指气使。
周盘林培养六个子女成才确有独到心得:因材施教善于引导,摒弃“棒头底下出孝子”的封建礼教,良好的家教氛围代代相传,结果儿孙们在人生道路上俱有长足进步。晚年,周盘林开始轮流住在黄浦江岸边六个子女新寓所,享受天伦之乐。周盘林得到社区人士无微不至关心,又有政府发放的营养补贴,还有免费牛奶以及定期的免费体检服务。老人怡然自得,与世无争,助人为乐,随同儿孙一起用真情回报社会。
新世纪她喜获“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授予的“百岁寿星金牌”,笑言:“有朝一日,海峡两岸同胞百岁老人会得搀手同语,百岁寿星‘金牌’就更有纪念价值哉!善哉,善哉!”说得贺喜的人全都乐了。有一次,普陀区有关部门人士陪同台湾来客为素不相识的回族人孝子独身的马金山送上援助之情,周盘林闻讯,也为邻居奉献了慈爱之心。
先前,老寿星8时许起床,生活自理无需旁人代劳。早餐一小碗稀饭,咸蛋或酱菜佐食,或者麦片粥加蛋糕;午餐也不过浅浅一小碗饭,荤素不论;晚餐,浅尝即止。她很在意自己形象,年逾百岁仍然坐有坐相,立有立相,在家里稳步走路,从来不用拐杖的。只是每逢天清气朗,儿孙陪伴老人家出门去散步,会小心翼翼搀扶她,还特地让她撑持一根拐杖慢步行走。遇有邻居招呼,她笑脸相迎。吃罢晚饭,她保持二三小时静坐姿态。晚9时许,上床独睡。
如今,周盘林107岁高龄,主要借助于轮椅行动。她喜欢闭目养神。近来主食三餐皆为美味可口的大米粥,或加糖,辅料肉松。晚辈人人孝顺,嘘寒问暖时刻当心。老寿星感念和谐,知足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