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会已近尾声,开幕式的惊艳让许多主观猜测者的判断基本落空,也再次证明艺术和创意界面,钱并不重要。此届奥运会中国军团的优势项目不再,三大球基本都是灰头土脸。让人看得视觉和心理疲劳顿生之时,是中国女排的卡位爆发,再次点爆了我们的观看热情。
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比赛的不可预测随时都可能唤醒我们暂时休眠的神经,荷尔蒙激素快速上升,到达心理亢奋的愉悦高度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尤其是我们在失望之际,是郎平和她的中国女排用她们的意志和激情,让我们提足精神,坐回到电视机旁。其实,当中国女排奋力逆转巴西女排,踩着两届奥运金牌得主的肩膀继续前进时,我们已经释然,中国女排是否能取得金牌已经不再重要。说实话,当今的中国女排的实力并不是最强的,而是那种精气神和女排的信念已经回归。虽然,电视画面中最亮的那颗星是女排主攻手朱婷,但是,我从她身上不但看到了郎平当年的身影,更感受到了郎平给这支女排注入的精神。在这个英雄造时势的时代,中国老女排30多年前曾创造过辉煌,而到今天女排的再次崛起,这个漫长的发展之路,如果算是一个中华梦的具体实践的话,那么,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发现和揭示这其中最具核心价值的东西。因此,才有了我在1999年策划出版、试图留住女排精神的《郎平自传》。
《郎平自传》出版距今又过去了17年。此书的共同策划者何慧娴女士早已从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岗位退休颐养天年,主要执笔人陆星儿,多年前已因病离世,可此书主人公郎平还征战在世界排坛,依然还是中国女排的灵魂人物。《郎平自传》出版前后引起轰动是必然的,但今天还能众说纷纭,持续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是因为郎平和女排还在给我们创造兴奋和辉煌。《郎平自传》作为历史补白,也算给中国女排留下了一点文字遗产。
现在许多关于郎平的报道和文章,其基本内容出处都是来自《郎平自传》。书中确实提供了足够的关于郎平的信息,但对郎平的了解和判断显然还是不够的。作为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她在球场的表现和对比赛的控制力,是来自于她的内心足够强大和自信,这也是我们在出书时,通过丰富而深刻的交流获得的一种感受,反映在人生关键节点她总能作与众不同的选择,这大概就是人生大智慧。
郎平始终给人淡定、包容性强的社会印象。在比赛的关键节点,电视画面特写定格郎平,郎平给出的都是十分淡定的暗示,因为,她知道当比赛进入高潮或碰到困难时,需要的是冷静和自信,这和当年袁伟民双手指脑的标志性动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她在球场上的职业敏感,虽然有丰富的比赛和执教经验垫底,但那种急中生智的反应,表现在换人时机的准确把握和让队员们冷静的暗示,总是拿捏得恰如其分。从郎平自身经历和当今女排队员的整体表现来看,智慧和思考力,才是优秀运动员的核心竞争力。虽然我们希望郎平和中国女排能在球场创造新的惊喜,但我更希望郎平能带出一批有人生智慧的人,让人生智慧和女排精神通过活生生的人生得到更广泛的延伸,因为智慧的传承比技术的传递更加重要。
(此为作者为《郎平自传》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