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有单位的名称及各种荣誉称号、项目名称的铜牌是常见之物,有时,反而有点熟视无睹。
最近去一所实验小学联系工作,看见学校大门的两侧围墻上悬挂着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正方形铜牌,既有历年获颁的各种荣誉称号,又有政府职能部门和教育局联合下发的各种“学校”及“教育基地”的铜牌,还有的是和外省市联合设立的各种培训基地……粗略数了一下,共有四十多块。由于“严重超员”,有些铜牌只能“栖身”一隅,挂在了学校的金属围栏上……
和学校负责人聊起时,他无奈地说,也许是名校效应“作祟”,常被上级部门看中用来撑门面,各种名号纷至沓来,有些所谓的“学校”“基地”建立以后没有开过一次学,办过一次班,唯一的用途便是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和考核。
由此想到,诸如此类的现象并不仅仅中小学校有,在我们社会的各个领域普遍存在。常常是揭牌仪式隆重热烈,仪式过后归于平静,不过像是一场“表演秀”。而这些“冷得快”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有关部门在考虑问题、谋划布局上的冲动和不成熟。虎头蛇尾,做岀来的事情往往就会“半吊子”,既浪费了公共财力,又寒了老百姓的心,而那些“一阵风”成就的产物成了一种刺眼又滑稽的摆设。
笔者以为,对那些林林总总的铜牌是否也应该清理一下,对那些“僵尸铜牌”,应及时让其“退休”,让“货真价实”的铜牌“上岗”,发挥它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