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会今天闭幕了。中国女排历经艰险、奋力拼搏,在郎平卓越指挥下勇夺冠军,令举国上下沉浸在无比欢乐之中!郎平担纲中国女排主教练组建新军三年多来,苦心磨砺,开拓进取,先后在世界三大赛中由亚军到冠军再冠军,业绩之辉煌,极具震撼力。成就郎平的原因甚多,其非凡的战略思维和辩证理念尤其值得称道。
郎平的战略思维,集中体现在她上任伊始便提出的“大国家队”构想。这一战略构想又贯穿着处理以下十大关系的辩证理念。
其一:当今与长远的关系。2013年国际排联公布的世界排名,中国仅列第五位。面对如此窘境,郎平决意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她不仅考虑2016年里约奥运会,而且放眼2020年东京奥运会。她精心培养大队伍,亲临国内女排联赛观察、选拔,成就两套优秀班底,乃至出征里约时选拔都很为难。她大胆启用新手,老队员只保留魏秋月、徐云丽和惠若琪三人。
其二:教练与队员的关系。作为主教练,她做到严格与包容结合。训练时一丝不苟,非常“苛刻”,被外国人称作“伟大的教练”;她以高情商对队员人性化的尊重,被队员称呼“郎妈妈”。她勇于担当,强调“队伍是主教练责任制,不管是好还是不好,我都应该承担责任。”世界排联终身名誉主席魏纪中说:“郎平很会调教和培养运动员,不单单是使用运动员。郎平最大的贡献是带出这个队伍,教出了这个队伍。”
其三:团队与个人的关系。她当然重视队员的个人能力,如对朱婷的使用;同时,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作用。她曾说:“中国女排靠团队技术著称。中国女排只有最好的团队,没有最好的个人。”她把老队员当作助手,说:“我们的老队员一直在帮助我们给年轻球员做工作,大家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一起往上走,能做到困难的时候靠在一起,难能可贵。”中国女排堪称一支“复合型的训练团队”。
其四:主力与替补的关系。郎平培育的这支队伍,主力与替补只是相对而言,正所谓“超级替补”。两套阵容多次同时出征。这次进入前四时还提醒大家:“咱们老四,另外三个队,咱们都是人家的手下败将,从现在开始咱们从零开始往上奔,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与荷兰队半决赛时,12人都上场。她把每个队员的强项凝聚发挥,从而有效地战胜对手。
其五:大局与细节的关系。郎平既有全面战略布局,又注意训练和比赛的每个细节。她要求队员一个球一个球打好。她善于抓主要矛盾,舍弃一些无关痛痒的国际赛事。她奉行的作战原则是“不在一城一地之得失,而在有生力量之消长”。她做到了既举重若轻,又举轻若重。
其六:顺境与逆境的关系。她知己知彼,摆正位置,保持淡定,强调“立足自己,做好自己”。出征里约之前她的表态实事求是,说争取奖牌,也许奖牌拿不到。谈到这次在里约奥运遇到的种种考验,她笑笑说:“什么都是经历,吃点苦是好事,不够美好的经历也是积累。”赛后她直言:“这场比赛打得很艰难,队员们赢了比赛非常不容易。我们就把注意力放在了比赛本身,发挥出全部的实力。这样,就算出局回家,我们也能不带遗憾。”
其七:主场与客场的关系。事物有两重性,矛盾会转化。例如巴西队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但也背负沉重的包袱。中国女排每次发球全场嘘声四起,郎平之前都跟姑娘们讲过:“就要做到他们越嘘我,我越要发好,抛好球,击准它!”面对实力强劲的巴西队,中国女排姑娘们并没有丧失斗志,反而打出了精气神。
其八:心态与实力的关系。思想过硬,技术过硬,这是郎平对队员的基本要求。她说:“比赛是训练成果的检验,解决问题还是要通过专心的强化训练。比赛中更注重场上经验、队员之间的配合。”郎平的心理调节能力超强。由于队伍比较年轻,心态的波动导致小组赛发挥并不理想,但她不抱怨,更没有指责,而是根据年轻队员的心理特点,及时对症下药,让她们在进入淘汰赛前彻底静下心来。
其九:勇与谋的关系。人们都说“铁榔头”郎平有颗“大心脏”。唯有宏图大略,运筹帷幄,方能如此。她说:“赛前我告诉球员,不要去追求结果,我们可以接受任何结果,只要你们打出自己的水平。”她总是在关键时刻,调兵遣将,扭转战局。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说:“她能把每个人的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根据对手的情况,她通过运动员的特点然后去使用,我个人认为有勇有谋这是最重要的。”
其十:偶然与必然的关系。四分之一决赛逆袭巴西、半决赛“复仇”荷兰和决赛战胜塞尔维亚,三场比赛看起来惊险、刺激,似乎有些偶然,其实背后是郎平孜孜以求、苦心钻研的必然结果。正所谓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关于女排精神,郎平也有辩证的解释。她说:“女排精神的传承一直都在,我觉得不是赢球有女排精神,输球没女排精神。我们的训练很刻苦,要看到整个努力的过程。”的确,如有的媒体所说,没必要觉得“女排精神”就是中国体育制造出来的幻象,而是完全可以将其视为我们所拥有的一笔宝贵财富,值得珍惜和发扬。
拥有战略思维与辩证理念的郎平,满怀雄心壮志,又保持谦虚谨慎。一位从运动员到主教练获得奥运会冠军的女性,当今世界绝无仅有。人们称颂她是大师级帅才、神奇人物、伟大的教练,均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