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常见的是,乳切牙(门牙)早失。大部分儿童在乳切牙间存在间隙,单个乳切牙早失很少引起牙列的变化,且即使牙齿移位或间隙重新分配,前牙段间隙也不会丧失,因此这时的间隙保持并不是必须的。当然,另一方面,如果是由于美观的原因可能要考虑义齿修复,特别是在乳切牙很早就缺失而恒切牙的萌出迟缓时可使用局部义齿间隙保持器。
又如第一乳磨牙的早失。虽然第一乳磨牙早失后一般不会发生间隙的闭合,但可能会引起牙弓的不对称和间隙的丢失。一旦发生此牙的早失,经常出现上颌后牙的前移和下颌切牙向侧方和向后的移动。因此,对于学龄前儿童的第一乳磨牙早失者,要考虑间隙保持。
再如乳尖牙早失。当乳尖牙缺失后,切牙有向此间隙移动的趋势,从而引起中线偏移和牙弓不对称,恒切牙萌出时会加快这种趋势,幸运的是,乳尖牙很少因为龋坏或外伤缺失。而乳尖牙早失的这种情况则多见于恒侧切牙的异位萌出。当双侧下颌乳尖牙早失,会造成恒切牙舌倾,牙弓长度缩短,拥挤度增加。
口腔科医生会针对每一个患儿进行间隙分析,包括评价切牙唇舌向的位置和侧貌,通过分析决定是否需要维持间隙、重获间隙或采用更复杂的治疗手段。
家长要做的是,发现乳牙龋坏要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有乳牙早失则需专业医师诊治,尽早摒弃“反正乳牙要掉、恒牙要长出来,治不治无所谓”的错误想法。早期干预与合理治疗会极大地减少孩子以后牙颌畸形的可能性。 本版图片 TP
陈莉(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牙列不齐矫正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