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一搏?家人担心,患者年龄太大,合并症多,会不会全身耐受性差?手术需要面对的麻醉关、手术关、感染关等等,每一道坎似乎都难以逾越,会不会最终得不偿失?
患者“完全信任医生”
幸运的是,面对难题,医患双方有极好的坦诚沟通。一方面,仁济医院经过会诊,在对病人情况进行精准评估后,胆胰外科主任医师孙勇伟将“保守”与“积极”两种方案的利弊和盘托出,更坦言老人虽年逾九旬,但身体状况尚好,如及早进行手术,仍有希望根治并延长生命。另一方面,杨老先生和家人选择了完全信任医生。
一场精准化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空肠营养造瘘手术”,8月5日上午在仁济医院进行。胆胰外科孙勇伟、花荣等组成的医疗团队,在麻醉、护理团队的支持下,用近5个小时的时间,为高龄患者切除了受癌肿侵犯的胰头,然后分别将胆总管、残余胰腺以及胃与空肠吻合。为了预防三处吻合口瘘,还在空肠放置了一个营养管。考虑到老人对手术的耐受性,整个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尽可能地控制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操作每一步都尽可能地做到精细、精准。术后,患者顺利度过了抗感染、营养支持、麻醉副作用的几大关键期。
突破手术“年龄门槛”
据仁济医院胆胰外科主任王坚介绍,他们这里每年有300例以上的胆胰肿瘤患者获得治愈,其中40%以上为65岁以上的老龄患者。近3年来,已有近20例85岁-90岁以上手术成功治愈的案例,其中90岁以上者有4例。他将突破手术“年龄门槛”的成功要求,归纳为:将精准外科的理念,贯彻于病人评估、规划、操作与管理的每个环节,非常严格的术后管理等。“其实,老年患者手术必然存在风险,这需要得到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医患共同争取和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他强调说。
杨老先生的恢复令人意外地好,术后很快就能够正常饮食和说话了。他是国内报导的高难度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年龄最长者。明天,是老人家出院的日子。这几天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谢谢医生!”
首席记者 施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