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迎来了“立冬”节气,接下来还将有一波降温袭来。据了解,秋冬交替是心脏病频频发作的时节,一些市民由于预防不足,突发心脏病者明显增多,严重的甚至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事件。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宋贺主任医师提醒说,立冬时节,冷空气活动加剧,气温下降明显,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发作。她表示,许多慢性冠心病人遇寒会发生心绞痛,而早晨公园锻炼时极易受寒风侵袭,因此建议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在秋冬季节应尽量避免大清早去锻炼,可适当选择下午的时间。
早晨锻炼极易受到寒风侵袭
市民陈老伯日前在公园晨练时突然倒下,周围人急忙拨打120送他去医院,被专家确诊为心肌梗死。医生告诉随后赶到的家人,老人发病与当日早晨气温较低有关,受寒导致人体心肌突然缺氧、心功能不全。
宋贺主任说,冷空气来临,人们往往会由于寒潮袭击而患病,很多慢性冠心病患者会发生心绞痛。“一些老年病人会经不住气候的骤然变化而引发心绞痛,甚至突发心肌梗死。”据了解,心绞痛是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症状之一。由于寒冷的刺激,心肌耗氧指数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末梢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左心室负荷加重,而使心肌缺氧。
而每年秋冬季节,老年人心血管类疾病高发的时间基本都集中在每日的凌晨。宋贺主任分析说,导致此时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主要是气候。“秋冬交替,冷暖不定的温差使一些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的患者遇到冷空气刺激时引发血管骤然收缩,由于原有血管的内壁较厚、管腔狭窄,加上有大量的脂类沉积便使血液流通受阻,局部组织缺氧,极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或复发。尤其一些老人有晨练的习惯,特别容易受到寒风侵袭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宋主任建议,为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老年人在秋冬季节晨间尤应注意防寒保暖,衣裤要保证柔软宽松以利于血液循环。同时,有心血管病既往病史的患者和广大中老年人应在早上8时后进行晨练,也可适当选择下午的时间。
冠心病患者暴饮暴食也易发生心绞痛
除了寒冷刺激外,当冠心病患者暴饮暴食大量高脂肪食物时,能够引起腹胀、横膈升高,血液大量集中到胃肠道,而冠状动脉供血量减少,从而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饱餐后剧烈活动亦可诱发心绞痛。”
而紧张的脑力或过重的体力劳动,长途旅行、登山、爬坡等,也可加重心功能负担,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诱发心绞痛。宋主任还表示,发怒、焦虑、过度兴奋等情绪波动,同样可使交感神经兴奋,体内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增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心肌耗氧量增加,造成心肌耗氧和供血之间的平衡失调,诱发心绞痛,甚至可发生心肌梗死或心室纤颤,导致猝死。
另外,宋主任特别提醒,因为吸烟时大量尼古丁和一氧化碳进入人体,能使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也导致冠状动脉收缩,促使血小板聚积,血栓形成,引起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而酒精刺激可使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也使全身体表血管扩张,血液大量流向体表,从而使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产生心肌血液的供需失调,诱发心绞痛。此外,宋主任说道,经常可遇见因大便费力而诱发心绞痛者,所以建议冠心病患者发现便秘,切勿勉强用力大便,可使用缓泻药物。平常应多食蔬菜、水果,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出现疲劳、胸闷、气短需引起重视
宋贺主任指出,有些中老年人,胸痛症状并不明显,只是感觉疲劳、胸闷、气短等。实际上,这些患者可能已经发生了心绞痛。“有些糖尿病人心肌梗死后不表现为心绞痛,可能与梗死区域神经末梢损害有关,感觉不到疼痛了。因此,中老年患者新近出现或近期加重胸闷或气短、疲乏,及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颈部、咽部、下颌部或牙痛等症状时,都应考虑心血管疾病。”
宋主任提醒,心绞痛的特点是阵发性左前胸压榨性疼痛,向左肩部、左上肢放射,多数持续数秒钟,或1到2分钟。“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消除引起发作的诱因。经休息不能缓解的,可选作用快的药物。一旦心绞痛呈现不稳定型,那么很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前驱症状,应及早到医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在预防心绞痛方面,宋主任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冠心病患者应注意要心胸开阔,凡事泰然处之。切不要为一点小事,而大动肝火,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心态。她强调,冠心病患者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水温太热可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可造成心脑缺血。洗澡时间也不宜过长,洗澡间一般闷热且不通风,在这样环境中人的代谢水平较高,极易缺氧、疲劳,老年心绞痛患者更是如此。心绞痛程度较严重的病人洗澡时,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专家简介
宋贺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医学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委员。主持科研项目两项,科研成果两项,曾在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工作二十余年,学科带头人,对心血管疾病有较深研究,尤其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病、心内科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及疑难杂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