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1月0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患联手建“希望基金”攻克顽疾
施捷
  陆维祺教授行医近30年,目前他与张勇教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南院(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带领着一支普外科团队,专注“腹部软组织肿瘤”领域研究,成绩斐然。

  “我可真是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当患者家属杨先生了解到这是一种少见而难治的疾病时,果断“出手”100万元人民币,他要帮助陆医生他们攻坚克难,哪怕只是帮助一部分患者能够获得治疗机会。陆医生提起这事很激动。

  在同心路院区的病房里,50来岁的杨先生一口郊区口音,话不多。“老婆只有一个呀,当时得知满腹腔肿瘤转移,我都下了决心要带她到国外去治疗。还好我老婆运气好,碰到了这么好的医生、护士。我是真心诚意想帮忙做桩好事体”。

  杨太太48岁,4年前因卵巢癌行子宫与双侧卵巢切除术。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今年7月一次例行体检,竟发现整个腹膜腔上“星星点点”的转移灶。消耗、梗阻、贫血、营养不良……每月一次的全身化疗,成了“侥幸”等待机会的唯一选择。

  作为全国最大腹部软组织肿瘤单病种中心之一,自2009年7月组建多学科团队以来,现在每年软组织肿瘤手术超过200例。其中最“辉煌”的一次,是联合中山医院普外、心脏、血管、泌尿、骨科、妇产、肝外等十科室,为一名血管平滑肌病巨大腹膜后肿瘤转移的30岁女性,顺利实施切除手术。“所有人都觉得完全无从下手!”陆维祺教授事后回忆说。

  这一回,陆维祺团队决定再搏一记。经详细检查,制定周密手术方案,10月27日,杨太太接受了“全腹膜切除+热灌注化疗”。手术相当顺利,手术医生以“腹膜减瘤”为目标,将患者腹腔后壁异常菲薄的一张“膜”,完全拿走了。

  事实上在入院后不久,为外科团队与众不同的精细温暖服务所感动,病患家属杨先生即主动表示捐赠100万人民币,用以支持陆维祺教授团队的学术发展。上周患者出院了。受病家善举的鼓舞,中山医院南院普外科20名医护人员响应科主任的建议,每人捐赠1万元,共计20万人民币——100万元+20万元,一个由医患共建的“腹部软组织肿瘤及腹膜疾病希望基金”,诞生了。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每年约有6000例新发软组织肉瘤患者。软组织肉瘤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男性稍多于女性。腹腔肉瘤在普外科虽较少见,但其生物学特性导致外科医生难以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国外资料证实:约1/3的病例被误诊,接受了不正确的治疗。究其原因,腹部软组织肿瘤的病理类型复杂,发病隐匿,不易早期发现,一旦确诊常因肿瘤累及腹膜后重要血管、神经或脏器,致使手术切除困难,加上肿瘤对化疗、放疗均不敏感,因此,是名符其实的难治性肿瘤。

  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南院陆维祺教授大力推广运用血管处置技术和联合脏器广泛切除技术,明显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必要时甚至行器官移植等重建手术,提高了肿瘤的完整切除率,可以减少或推迟复发,给广大腹部软组织肿瘤患者带来希望。

  首席记者 施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保健/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4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B12版:聚焦/新民环球
医患联手建“希望基金”攻克顽疾
长期“宅”室内用眼过度
英国数学教师组团莅沪听课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7医患联手建“希望基金”攻克顽疾 2016-11-07 2 2016年11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