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疲软 欧美称霸
《防务新闻》称,2015年的全球军品市场处于持续萎缩状态,主要依据是防务产品交易额持续下滑。
数据显示,全球百强军工企业在2015年共实现防务业务总营收3566.75亿美元,比2014年减少388.25亿美元,下滑7.52%,这已是连续第五年业绩下降,多达63家防务企业的收入呈现负增长。排名前十的公司中只有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防务收入出现增长,其余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欧洲空客公司的降幅最大,达到12.55%。
在国际军贸市场持续低迷之际,欧美军工企业的压倒性优势地位依然难以憾动。一方面,全球十大军工巨头的位置均被来自美国和欧洲的老牌企业占据,其中美国占六席,比2015年少一席;欧洲占四席,法国泰利斯公司首次闯入前十。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以年销售额405.96亿美元稳居首位,领先第二名波音公司100亿美元;英国BAE系统公司继续居第三位。第四至第十位的企业分别是雷锡恩公司、通用动力公司、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空客公司、芬梅卡尼卡公司、L-3通信公司和泰利斯公司。《防务周刊》认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本年度保持领先的关键因素是F-35项目带来的收益。
另一方面,登上“全球百强军工企业”榜单的欧美军工企业多达70家,年销售额3057.19亿美元,约占全球防务销售总收入的85.71%。
在这70家百强军工企业中,有41家来自美国,年度总收入2126.6亿美元,约占百强企业总收入的56.62%,较2015年上升1.09%;另外29家分别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土耳其和跨国联合体,年度总收入930.59亿美元,约占百强企业总收入的26.09%,比2014年下降0.44%。
兼并重组 军民兼顾
2010年以来,随着西方国家军费预算持续削减,大量防务企业不得不展开兼并重组。以“军贸冠军”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例,它先是把信息系统分部、全球解决方案分部和Vencore子公司拆分了出去,又于2015年底,以90亿美元收购了联合技术公司旗下的著名军用直升机制造商——西科斯基公司。顺便提一下,由于失去西科斯基公司,联合技术公司的年度防务收入损失了47.93%,导致排名下降到第十三名,跌出十大军工巨头行列。
重组后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是欧洲KNDS公司,这家由德国克劳斯·玛菲·韦格曼公司(KMW)和法国奈克斯特公司军工分部合并而成的企业,排名由上一年度的第70名跃升至第34名。与之类似,美国哈里斯公司并购埃克里斯公司后,防务收入增长84%,排名由第39位跃升至第17位。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兼并重组,军民融合也已成为各大防务公司保持实力、维持发展的法宝。数据表明,在防务市场复杂因素增多的情况下,波音、空客、联合技术、霍尼韦尔等军工巨头实际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民品生产,以稳定企业总体收入水平。例如,波音公司2015年防务收入占总收入的31.62%,空客公司2015年防务收入占总收入的17.86%,联合技术公司为12%,霍尼韦尔公司为12.22%。
俄企艰难 表现稳定
进入“百强榜”的俄罗斯军工企业共有7家,与上一年度持平,但由于卢布对美元的汇率下跌,这七家企业的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出现明显回落,较上一年度大幅下降26.63%,为205.44亿美元,占全球军贸的比重也由上一年度的7.26%下降至5.76%。其中,除新晋的无线电技术公司外,其余俄军工企业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收入下滑,多数的下降幅度达到两位数。生产坦克的乌拉尔机械车辆厂年收入降幅最大,达34.34%;著名的防空武器供应商金刚石-安泰空天防御企业集团的收入也由上一年度的92.10亿美元缩水至69.66亿美元,降幅为24.37%;战术导弹公司虽然实现11.7%的收入增长,但总收入无法与西方防务公司抗衡,排名由第31位降至第37位。
即便如此,俄军工企业仍稳定地保持住自己的强势地位,各企业排名未出现太大幅度的波动,如金刚石-安泰空天防御企业集团连续三年保持前15名(2015年第11位,2014年第12位,2013年第14位),联合飞机制造集团公司排在第16位,只比上一年度下滑两个名次,同样仅下降了两个名次的还有俄罗斯直升机公司,由上一年度的第23位降到第25位。新入榜的无线电技术公司则一鸣惊人,提升到第48位,杀入“百强榜”前五十。
与俄罗斯军工企业的稳定相比,乌克兰的军工企业在2015年遭遇“滑铁卢”,年交易额明显减少。自2014年乌克兰内乱爆发后,乌政府为了向北约靠拢,抛弃了俄罗斯市场,使得严重依赖俄国防部订货的乌克兰马达西奇发动机公司跌出全球百强军工企业榜单。 于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