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灯下草二题
刘克定
  刘克定

  一

  宋高宗劝岳飞不要喝酒,等把金人赶过黄河,再畅饮不迟。岳飞遵命,从此就戒酒了。有一次,高宗鉴于岳飞杀敌有功,想给他建造府邸,岳飞表示感谢,但不接受,原因是金人未灭,天下没有统一,不能成家。后来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才能统一?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太平矣。”

  岳飞这句“语录”就此传播开来。在《齐东野语》中也作了记载,只是小有出入。说是高宗赵构与秦桧欲降金,并借此一举“释兵权”。岳飞对这种“议和”,不知内幕,说要打胜仗收复中原其实不难,只要“文不爱钱,武不惜命,欲了即了耳”,意即官员不腐败才能取胜,否则,即使言和,恐怕也难天下太平。岳飞的话是冲秦桧说的。其实,当时的形势对岳飞已经很不利,降金和解除大将们的兵权,成了宋高宗和秦桧的共识,而岳飞在这两个问题上,都是首当其冲的人物。两处史料,均可征信。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政风军纪严明,国家才会强大,但当时却不是这样,宋朝降金后的惨局,证实了岳飞的论断。

  但对某些官员来说,钱不钱已经不很重要。宋史载,秦桧夫人常出入禁中,显仁太后说,近日子鱼(又叫鲻鱼)大者绝少。夫人对曰:“妾家有之,当以百尾进。”归告桧,桧嗔,咎其失言,只得与馆客策划,进青鱼百尾。显仁抚掌笑曰:“我道这婆子村,果然。”盖青鱼似子鱼而非,桧之奸,可见一斑,其婆子的“村”(能干),也不示弱。

  武臣不惜命,是说打仗不怕死。但没有战争的时候,贪污肥私,自古不乏其人,为此被杀头的也有,说明“不惜命”还是有另类的。

  《后汉书》载:郑均传的兄长为县吏,官任游击(带兵的统领,因士兵编制没有一定,故称游击),收受礼物,郑均传多次劝兄收手,不听。郑均传即离兄去打工,岁余,赚了钱,回来送给哥哥,说:“物尽可复得,为吏坐臧,终身捐弃。”兄感其言,遂为廉洁。迷途知返,金不换也。

  二

  《淮南子》说,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蘧伯玉是个富于自省精神的人。他每天都思考前一天所犯的错误,力求一天比一天进步;他每年都要思考前一年的不足,到了五十岁那年,仍然在思考之前四十九年有哪些错误,加以改进,使自己的人格逐步完美起来。

  人们总是不大容易发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如果能时时检点,自我完善,听取别人的意见,是很可贵的,进步会很可喜的。

  在蘧伯玉之前,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哪三个方面呢?“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一天思考这三点(为人、交友、学习),已经很不错了,而蘧伯玉能够“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更不简单。

  宋朝的赵康靖公,尝置黄黑二豆于几案间,自旦数之。每兴一善念,为一善事,则投一黄豆于别器,恶则投黑豆。到黄昏时打开查看,初黑多于黄,渐久反之,也很可嘉。现代像这样富于自省者,还有多少?计较别人的多还是反省自己的多?我看往往是前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神舟十一号太空之旅特别报道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1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大购网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家装专版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家装之窗
   第B06版:家装之窗
   第B07版:家装之窗
   第B08版:家装专版
灯下草二题
立秋起,求膏方
老人也可适当让座
漫步布查特花园
彩色的梦
养生须“喜喜”
新民晚报夜光杯A26灯下草二题 2016-11-18 2 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