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秋起,求膏方
丁纯一 李君兰
  画/丁纯一 文/李君兰

  立秋起,一层秋雨一层凉,凉至需穿件外套时,问询膏方的队伍就长了起来。在请医把脉求“方”的队伍里,有银发已“爬”满额头却依然精神抖擞的摩登外婆,有不停打着电话说工作、时不时侧头探一探队伍挪动情况的上班族,也有对镜摸着脸上痘的娇俏姑娘。各自忙碌的人们此刻排在一起,只为在冬季来临之际,求一份中医膏方调理一番,或为挡病,或为祛乏,或为美颜。

  这众人“跪求”的膏方,又称膏滋、煎膏,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既有营养滋补之效、又有治疗预防作用,被认为是冬令进补的最佳选择。

  膏方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与之相关的记载,至明清,其制作加工技艺已相当完善与成熟。到了近现代,膏方在江南地区被广泛使用,其中尤以上海为甚。海派中医一直相当重视膏方,民国初年中医学界大名鼎鼎的秦伯未最早著写膏方学专著,此后关于膏方的专著,也多出自沪上学者之手。

  在海派中医的影响下,海派膏方的制作过程极为细致:一说选料考究,即便是作为辅料的胶类、糖类也得好好过过老法师的“火眼金睛”,更不用说作为主料的中药饮片了;二说制备流程讲究,从浸泡时间、煎煮火候、添加顺序,到过滤、浓缩、收膏……每一步都需精准把握。只有历经这番煎熬,才能熬出那份替人祛乏、为人挡病、帮人美颜的力道,才能教人口口相传至今,成为千百年来不忘的良方。

  如今,立秋起,至冬至,无论男女老少,多半都要一份合适自己的膏方过冬,形成了颇为壮观的膏方进补大军。

  膏方,这名 “非遗”成员,至今依然伴随着人们过冬,真是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神舟十一号太空之旅特别报道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1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大购网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家装专版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家装之窗
   第B06版:家装之窗
   第B07版:家装之窗
   第B08版:家装专版
灯下草二题
立秋起,求膏方
老人也可适当让座
漫步布查特花园
彩色的梦
养生须“喜喜”
新民晚报夜光杯A26立秋起,求膏方 2016-11-18 2 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