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关于给老人让座的话题,时常引起市民热议。有的说,人家年纪大了,年轻人让座是应该的;也有的说,现在年轻人工作辛苦,竞争激烈,应当让他在车上休息一下。老人么,克服一下也不妨。其实呢,各有道理,说得都对。笔者曾目睹这样两件事:
一是公交车内有点挤,上来一位老人颤颤巍巍站不稳。附近座位上不是老人,就是怀孕或抱孩子的。此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主动让座:“来,老先生,到这里坐!”上车老人一看,对方年纪也不小,有点不好意思。说话间,让座人已站起,等他坐下后,又笑盈盈说了一句:“我虽老,但身体比侬硬朗些,只要拉住椅背扶手,还站得动。”几句话,让众多乘客深受感动。二是在地铁二号线广兰路换乘时,正是早高峰时段,一位老人刚要坐下,被后面的男青年一个箭步超前抢先坐下,并立时头靠椅背闭上眼睛。老人的同伴刚要说什么,老人摆手制止,轻声言道:“小伙子或许夜班刚回来,累了,让他坐吧!”同伴们发出会心的微笑。
上海是个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尤多。然而,如何界定“老”,很是复杂。我对那句“请给需要的乘客让个座”的车厢宣传用语表示赞同,关键词语是:“需要”。
身体硬朗的老人见到体弱老人、抱孩子的、怀孕的、提重物的,甚至精神面色不佳的,不妨主动让个座。若能如此,车厢内一定能激发滚雪球般的“正能量”,使之如沐春风,而整个社会也会提高文明素质,增添和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