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养生须“喜喜”
赵 畅
  赵 畅

  经济学家于光远,以98岁高龄离世。他之所以长寿,自跟其发明的“喜喜哲学”有关:“前一个‘喜’,是动词,后一个是‘名词’,意思是只记住有趣的事,从不回忆那些苦事,更不会无端发愁。因为人到这个世界上走一趟不容易,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总是纠缠于那些苦事和悲事,而忘记了能给你带来快乐的那些奇事和趣事,生活也就失去了本来的色彩。”

  其实,人一旦呱呱坠地后,就会有苦事和悲事袭来,或者说,苦事和悲事必伴随人的一生,谁都逃脱不了这样的宿命。如果有人将苦事和悲事作为包袱,其人生必然沉重,淡定不了,也洒脱不了。让人生从容一点,潇洒一点,就必须抛却烦恼,与过去的苦事和悲事告别。

  向于光远学习“喜喜哲学”,我们就得“去欲”。只有“去欲”,我们才能丰富人生、智慧人生、超越人生。著名作家贾平凹说过:“一个人从‘闻鸡起舞’到‘戴月荷锄归’,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都是围绕着‘钱、名、官’这三个字转,等到有一天累病了,躺在床上,心里才恨着骂这三个字竟无半点用处。但身子康复了,又上路去旋转了。”难怪苏轼说:“养生难在去欲。”有个道理大家都懂,叫“官大官小没完没了,钱多钱少一样烦恼”。经济学有个术语,曰“边际效应”。通俗地解释,就是吃同一样东西,第一口感觉是好的,第二口还行,第三口马马虎虎,第四口就不怎么样了。也就是说,物质带给人的“边际效应”极其有限,伴随着审美疲劳的来临,“快感迅速递减,相当靠不住”。因而,唯有“去欲”,才能营造属于自己的“精神高地”。宫崎骏有一套“不变哲学”,亦即每天吃的都是他太太做的手工便当——一个塞得满满的铝饭盒。他一年难得吃上一份480日元的寿喜烧(日式牛肉火锅)。原来,这是他的生活智慧——“如果每天吃着美味佳肴,舌头就会麻痹,再也无法品尝出什么是美味。”大美至简,大味至淡,真心“去欲”,我们方能捕获柳暗花明的人生意趣,并臻于豁然开朗的人生境界。

  丰子恺说得好:“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这不就是对于光远“喜喜哲学”的诠释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神舟十一号太空之旅特别报道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1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大购网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家装专版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家装之窗
   第B06版:家装之窗
   第B07版:家装之窗
   第B08版:家装专版
灯下草二题
立秋起,求膏方
老人也可适当让座
漫步布查特花园
彩色的梦
养生须“喜喜”
新民晚报夜光杯A26养生须“喜喜” 2016-11-18 2 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