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亲子阅读/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1月2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人的孩子在读什么
沐 吉
  ◆ 沐 吉

  别人家的孩子在读什么,似乎一直是家长也是出版社选童书的重要参考。有很多书证明了这条参考标准的重要性。有些流行势不可挡,轻易打破国界,可以赢得全世界孩子的心。而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书墙外开花墙内不香,见证着东西方儿童阅读的不同审美和趣味。

  在国外书店的畅销书架常打照面在国内也很受欢迎的书有很多。《哈利·波特系列》《罗尔德·达尔系列》《野兽国》《好饿好饿的毛毛虫》《夏洛的网》《小屁孩日记》……每每看到这些,不免憧憬世界大同的未来——读同样的书长大的孩子应该对彼此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吧。

  但当下阅读趣味和理念的差异是存在的。最显而易见的区别是对待儿童阅读的“严肃”程度。国外的畅销童书架上,与《夏洛的网》这种关乎生命哲学的不朽经典并列而居的,不乏一些天马行空纯属恶搞的作品。悉尼老牌书店的top50的书架上,就有那么一本,直译过来叫《很坏的书》。你以为这是标题党里面可能还是温情可爱的小清新,那就太傻太天真了。作者正儿八经地在书里教起了怎么做一个“坏孩子”,比如要不按时上床睡觉,就要吃糖,怎么顶嘴……这种恶搞被当地家长接受了,买单了,还上了畅销榜。与之相对的,国内当当网上一本叫《淘气包亨利》的书则得到了这样的评论:“这个孩子太淘气了,孩子看了会学坏吧。”事实上,这确实也反映了很多中国家长选童书的某种标准。

  不同之处还在于对童书艺术的消费观念。成本和定价始终是悬在国内出版社头上的剑,一些艺术性比较高的书常常不得不为了10元钱的定价差距而放弃一些工艺。而逛国外的书店,时常能获得极大的审美愉悦。这种愉悦完全不依赖书店的装修,而来自他们朴素的书架承载着的丽童书,来自那些不打折扣的艺术呈现。这种对童书的艺术性消费的接受,一方面缘于良好的阅读传统——大小节日,给孩子的礼物中,书始终是优雅而正确的选择。另一面,则是发达的公共阅读体系的保障,如果只是读一读,图书馆借阅已很方便,买回家的自然可以贵而美一些。

  在我们关注着别人家的孩子在读什么的时候,别人也关注着我们的孩子在读什么。一位重要的国际出版人曾对中国同行说,她很关注中国孩子在读些什么书,因为他们可能是未来世界的主人。这话重点在前半句,一个人读什么书,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他成为怎样的人。读什么书好呢?这是一个大课题。希望我们在相互的关注和比较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答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街拍/新民印象
   第A09版:街拍/新民印象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上海市第二届市民运动汇会刊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6版:国学论谭/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08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10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亲子阅读/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别人的孩子在读什么
登山三次 景观不同
国家图书馆少儿馆2016优秀新书目【第三季】
一本有学养的图画书
带着孩子看《太空》
新民晚报亲子阅读/星期天夜光杯B12别人的孩子在读什么 2016-11-27 2 2016年11月2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