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亲子阅读/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1月2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带着孩子看《太空》
张贵勇
  ◆ 张贵勇

  “爸爸,每看完一遍,我就觉得人类越来越聪明,更有希望了,看来我们也有机会去火星探险啦……”许是第一次读意犹未尽,再读完《太空》,儿子哲哲显得很兴奋,直言“我真希望那一天早点儿来,和爸爸一起看宇宙”。

  的确,好的科普书除了大开眼界,还让人对未来充满期待,点燃一颗孜孜以求的心灵。

  某种程度上,《太空》是一本几近百科全书的科普著作,讲述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国际空间站的结构和情况、人造卫星的结构与原理、人类对外太空探索的方式与结果、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宇航员,以及小朋友感兴趣的黑洞、著名天文学家及其好玩的轶事。

  除了理论层面的梳理、事实层面的阐述,《太空》还拿出了十足的科学精神,喜欢做比较、用数据说话。例如,作者把太阳系想象成是一个半米大小的沙滩球,最大的木星就相当于一个橙子,它与太阳的距离超过300米,有三个足球场那么长。地球则像一颗豌豆,冥王星如一粒小米。当宇航员在太空工作,地球上的程序员绝对不能睡觉,必须每天24小时关注。木星是太阳系上最大的一颗星,至少有64颗卫星,其中的欧罗巴星表面为冻结的冰,而冰壳下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海洋。

  这些数字让宇宙变得生动而可爱,使原本深奥晦涩的科学知识变得非常好懂,更有助于孩子的理解,这也是科普著作应该具有的特点,即要做到好玩、有趣、形象。

  与许多只关注科学知识的科普书不太一样,《太空》用了很大篇幅来讲述科学精神,如怎样做科学研究、宇航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太空探索又怎样不能丝毫马虎,书中都有提及。虽然太空探索很艰辛,但作者也表明,研究科学不能害怕犯错,“我们时常在先犯了错误之后,才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其实,敢于探究、追问,并大胆假设,小心求解,正是最应该沉淀在孩子心中的科研方法。

  宇宙是一个有着多种可能的世界,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优秀科普书的引领下,他们会试着了解身外的世界,追问地球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去解答儿时所发出的“天问”,进而发现宇宙的新奥妙,写出比《太空》还精彩的故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街拍/新民印象
   第A09版:街拍/新民印象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上海市第二届市民运动汇会刊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6版:国学论谭/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08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10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亲子阅读/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别人的孩子在读什么
登山三次 景观不同
国家图书馆少儿馆2016优秀新书目【第三季】
一本有学养的图画书
带着孩子看《太空》
新民晚报亲子阅读/星期天夜光杯B12带着孩子看《太空》 2016-11-27 2 2016年11月2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