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朱子故里品五夫
叶振环
  叶振环

  在武夷山旅游,观景品茗固然惬意,但参观儒学集大成者、宋代理学家朱熹故乡五夫镇,我更觉流连忘返,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五夫镇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东南部,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人烟稠密,盛产白莲、红菇、田螺,闻名近远,是武夷山市重要的农副产品区林地之一。五夫镇自古就有“邹鲁渊源”之称,是理学宗师朱熹的故乡,朱子理学的形成地,朱熹在五夫从师就学长达40余年。五夫是重要的历史文化名镇,历代名人辈出。至宋代已是鼎盛时期,名人学者云集,工商仕农极为繁荣,抗金名将刘子羽(朱熹义父)、吴介、吴遴在五夫降生;词圣柳永以及他家“柳氏三杰”在五夫孕育;胡安国家族的胡氏五贤出自五夫;理学宗师在五夫从师就学,可谓“群英荟萃”。无论是血洒疆场的武将,还是治国安邦的文儒,他们对家国的贡献不绝,都当得上“丈夫”二字,更不用说五夫历史的深处,还树立着朱熹这一位理学集大成者的伟大身影,由此可见,从名字发端,五夫的血脉里充盈着浩然正气。但你若往五夫施于一瞥,又将发现,这充满阳刚浩然正气的小镇并非简单而粗线条,它柔美静谧,青石板、红灯笼、白莲绿樟,屏山秀带一水长,纯然是一个温婉动人的江南水乡。这两种气质毫无冲突地在古镇上混合着,轻轻落入书院、牌坊、万亩荷塘,入则独处守心穷天理,出则振臂高呼为天下,不因刚强损其柔美,不因柔美损其刚强,亦动亦静,这岂不是朱熹由诚意正心至治国平天下的修养哲学?五夫,既是传统的化石,又是文化的活水,它在文化地图上的被重新发现是太迟了,但今日今时再去品味五夫,尚不算晚。

  五夫的自然美,美在草木,人文美,美在兴贤古街。古街上的兴贤书院就是当年朱熹讲学授徒的地方。遥想朱熹在书院讲学的时节,四面八方的学子前往五夫求学,兴贤古街商户辐集,学者如云,细细的石板路上如雨般洒下求知的脚印,思辨的争论滔滔和门前曲水一争短长。

  兴贤古街自桥始自桥终,自然带着一弯水,这水不甚大,只有窄窄一条,行舟自然是不行了。我们缓步在这一弯水边时,只见街上的几个妇人在那里洗涤物什,她们的脸庞倒映在清澈的水面,引来了一阵“咔、咔”的相机快门声。但这水,却让坚实方正的建筑又有了柔软摆荡的气质,整条街也随着曲水弯成一条绶带,兴贤书院,则是这绶带上的一颗明珠。古街的建筑浑朴,色调以黑白灰为主,雄立街中的兴贤书院却色调鲜明,热烈的捣椒红泥墙侍立两侧,颜色鲜艳,门饰砖雕精美的门楼耸立,均象征着这座书院在这古街上的地位不凡,就连书院门口临着水次的那块小小平地,上面的青草和苔藓也似乎比别处绿得明亮些。一切均因这里是朱熹讲学授徒的书院,是五夫之所以成为五夫的文化源头,是不断散发着文化场力的五夫古镇的核心。朱熹穷其一生都致力于将个人内心修养和匡扶天下结合在一起,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百舸争流的精神,是一股源头活水,涌流出五夫古镇的文脉不绝。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国家公祭日12.13
   第A03版:国家公祭日12.13
   第A04版:国家公祭日12.13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3版:新民健康/养生
   第A24版:阳光天地
   第A25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A26版:上海教研/新民教育
   第A27版:上海教研/新民教育
   第A28版:广告
猎凶风河谷
只要你的微笑
朱子故里品五夫
书法      
莫扎特效应
以父亲罗炳辉为榜样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朱子故里品五夫 2017-12-13 2 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