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22日,是我父亲罗炳辉将军诞辰120周年。罗炳辉(1897-1946),云南省彝良县人。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高级将领,中央军委认定的36位军事家之一,电影《从奴隶到将军》的原型。
其实,我对父亲几乎没什么印象,他1929年秘密参加革命。在我三岁不到的时候,父亲就因为长期艰苦卓绝的战斗,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我们要时刻想到群众”的故事,就是母亲给我讲的。那年,父亲率领部队在盱眙县东南一带。此时,革命政权还未建立,部队生活十分困难,战士们常常挨饿行军打仗,炊事班长异常着急。部队每到一个地方,他就走东家访西家,想方设法搞粮食、买吃的。可是一眼望去,田野里到处是挖野菜、捋树叶的饥民。正值青黄不接,国民党军队搜刮抢掠,老百姓穷得一无所有,要搞点粮食实在不容易啊。
有一天,炊事班长好不容易搞来一篮嫩嫩的榆树叶给战士改善伙食。其实,榆树叶又涩又苦,老百姓也只有到荒年才会摘来吃的。但父亲发现后,扯开大嗓门对炊事班长吼道:“你跟群众讲了吗?你摘了群众的榆树叶,那群众吃什么?你想到没有?你的群众观点哪里去了?……同志,现在是青黄不接,老百姓靠它救命度荒呢,我们怎么能吃群众的救命根!”
炊事班长嘀咕:“我只想到挨饿的战士了,嗨……”“你呀!”父亲接过他的话头,语气温和些了:“你只想到战士,还有我这个当官的。”炊事班长被父亲的话逗笑了。父亲对他说:“我们要时刻想到群众,不能穿上几年军装就忘了群众的甘苦啊!”炊事班长热泪夺眶而出,立即把榆树叶给群众送去。
“一盘洗脸水”的故事,我是听父亲当年的警卫员柴廷凯叔叔说的。一天,妈妈来看爸爸,柴叔叔见她走得满头大汗,就给她打来一盆洗脸水。爸爸见此就问“小柴!领导派你到这里来干什么的?”“照顾首长”柴叔叔说;“那你为什么要给她打洗脸水?”父亲又问。柴叔叔无言以对。父亲又问,你认识错误了吗?柴叔叔点点头。
柴叔叔告诉我,师长对自己要求很严,那次,我见是你妈妈,他们平时很少见面的,你妈妈是老红军,还是师部的协理员,也是我们的领导,就给她打了一盆洗脸水,不想挨了师长的批评。
其实,我母亲张明秀同样严以律己,她离休后可以报销出租车费用。一次,我替她取中药,来回出租车费三十多元,我把出租车票给她时,她说:“我没有坐在上面,怎么能报销呢!”这件小事令我难忘,两张车票我珍藏在皮夹里,时刻警示自己公私分明,廉洁自律。
我是从事军工专业的,我认为,我党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奋斗初衷不能忘。我要以父亲为榜样,让革命传统代代相传。我退休后,潜心研究青少年教育,编写的《理想在我心中》《教育新天地:如何培养孩子》等书,通过讲述革命传统故事,展现理想人格模式,成为中宣部推荐的百本读物之一。
十日谈
我的红色基因
明起刊登一组《可阅读的建筑》,介绍沪上一些有故事的老房子。
责编:郭影、王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