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感兴趣
2009年,向京与丈夫瞿广慈一起离开生活了10年的上海,回到家乡北京。在京8年,她把长卷发剪短,也把抑郁变得开朗,如果说大多数人的成长来自于现实生活的磨砺,作家的成长是通过一遍遍用文字塑造的生活,那么向京就是在艺术里成长,因为要创作作品,所以必须思考,边思考边动手,向京说,“我没有勇气在现实生活中成长。”
然而,向京依然对于人性中看得见、看不见的各种面,对人特别有兴趣。
欲望的反面是什么,“就是抑郁”,潜伏在每个人的内心,或多或少。“欲望是推动人生的基本动力,强烈驱动求生的本能,这个意义上来说,欲望等同于求生。抑郁也是人性中的一部分,或强或弱,我们知道它不好总是在遮蔽它,其实是一直在的,就像人性中的黑暗角落,时不时地会朝你袭来。”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有一个创作于2016年的新作,《善待我们的忧郁,它是一只忠实的大狗》,这就是抑郁一直相伴的意思。在这件作品中黑色的大狗与一男一女组成了一个家庭,形成一个三角,大狗是如此高大,占据了主体位置,男人似乎茫然地站立着,而一个女人以一种彻底屈服的姿势伏在地上头颅隐入地面中。在向京看来,每个人都在抑郁与欲望相互动态平衡中生活、前行。
在艺术中完成自我成长
在完成自我建构的每个阶段,向京从成长到身份确认,耗了大概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个艺术家面对世界所应该做出的回应。
2003年之前,向京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个成人与一个孩子的对望,成年人的形象一望而知就是一个世故成人世界的代表,2003年,《你的身体》甫一出现,她便彻底踏入了一个成人世界,之后的作品中再也不曾出现过一个小姑娘,少女,“这是非常非常强的直觉里,巨大冲动力做出来的作品,如果我不做那个作品,我还是停留在少女阶段。就像从人格的角度来说,有很多人已经成年,但内心依然住着小孩,没有真正接受来自外部世界的权威概念。”直到做完“保持沉默”系列,向京经人提醒,才意识到自己这个系列主角全部都是女性。
向京42岁那年,把家搬回了北京,接下来的系列就是“这个世界会好吗”“S”,作品的产生和两个城市的生活转换之间肯定有必然性,但落在向京自己的眼里,可能就是一个巧合。
她自认在上海的日子比较低落,因为天气阴郁,因为语言的隔阂,进入不了人们彼此谈话时的语境。能够听懂话语的意思,却不解其中韵味,这造成了她和人群之间的距离感。“人情世故,饮食天气,我们的不适应就是来自身体。”当她在上海浩浩荡荡的黄梅季节里第一次看到北京搬来的家具上长出了霉点,感到无比崩溃。可事后回想,她又觉得,上海改变了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学会了以不同角度不同纬度看待问题。
“我做艺术,是因为问题不断地涌现出来,堆满我的脑子,我希望去面对它,设法把这个东西能够表达出来。不是解答,是把这个问题本身给呈现出来。”向京把作品看作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延伸,生命总是存在于匮乏或者过剩的摇摆中,“所有的不安,矛盾和匮乏都来自缺陷,所有的过剩物就分泌成创造。对我来说这就是一种宿命,我不停地总是有问题诞生,我不停地在表述。我的创作就是精神延伸的产物。”
一个人的观看
雕塑创作其实是件体力活,打磨,抛光,上色,在北京宋庄的工作室里,除了雕塑之外,向京几乎没有生活。早起5,6点起床工作,12点后睡,睡眠时间很少,生活规律如时钟一样准时,她说这样是为了少消耗,节省能量,她不愿意从中国现实的生活“大素材库”中寻找创作题材,她说自己的反应没有那么快,雕塑也不是一个适合快速反应的艺术载体。
向京的雕塑大多数采用了轻盈、光滑的玻璃钢材质,这种材质经过打磨上色和封蜡后几乎可以还原雕塑对象本身的质感,那些经过数十遍上色、几乎透出血管的肌肤之下,仿佛深藏着极其细密敏感的神经,站立在其面前,几乎可以与之真实对话一般。雕塑家隋建国曾经有过评论:“看向京的作品,哪怕是大庭广众之中,也会觉得你是一个人在看。”
本次在龙美术馆的展览,展出向京的五个主线创作系列:“镜像”“保持沉默”“这个世界会好吗?”等,以及一组名为 “我看到了幸福”的架上尺寸作品,这也是向京自1995年中央美院毕业之后规模最大的个展。美术馆是艺术家的心理情境的映射,每一个作品的安放和选择,传递着她想传递的信息。
相比较她以往那些截取自克尔恺郭尔、维特根斯坦、梁漱溟等等哲学家书中的展览名称,这次的展览名称也是一篇文章的标题,而文章出自向京的丈夫、同为雕塑家的瞿广慈之手。
“每个个体生命获得的认知无法替代。如何让一个展览在传播如此发达时代存在得有意义?每一个人在场就是意义,观念需要身体作为载体,展览也需要真实的身体在场才能唤回。”即使喜欢与哲学先贤们神交,能够触动向京的语言,依然是一目了然的,比如“不安者得安宁”“保持沉默”“这个世界会好吗?”越简单就越容易得到理解,引起共鸣。
“我想我会尽力延续观众在面对我的作品时的心理时间:这不是你在一件作品面前驻足多久,而是它在你的心里停留了多久。”向京说。
向京 没有人替我看到
时间:2017年12月16日-2018年2月25日
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
当代雕塑家向京大型个展“没有人替我看到”于12月16日在龙美术馆开幕。
面前的向京一如既往地消瘦,握着保温杯的手指修长,呈小麦色,一头经过打理的短发,她说话语速极快,令对话者揣测她的大眼睛后,有一个比语言运转得更快的头脑。向京特意为接受采访换上了灰色的正装,自嘲自己在生活方面的邋遢,低科技生存,连随身携带的手机都是十几年前的“古董款”诺基亚,也因为这个用了十几年的手机,一旦进入了通讯录里的号码,便从未丢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