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陈望道译出《共产党宣言》中文全本,陈独秀创办又新印刷所承印~~~
陈望道译出《共产党宣言》中文全本,陈独秀创办又新印刷所承印~~~
陈望道译出《共产党宣言》中文全本,陈独秀创办又新印刷所承印~~~
陈望道译出《共产党宣言》中文全本,陈独秀创办又新印刷所承印~~~
陈望道译出《共产党宣言》中文全本,陈独秀创办又新印刷所承印~~~
     
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望道译出《共产党宣言》中文全本,陈独秀创办又新印刷所承印
97年前,首部红色经典在沪闪亮
姚丽萍
▲旧改前的又新印刷所旧址 图片均由黄浦区文保所提供
▲1920年8月第一次印刷版本
▲1920年9月第二次印刷版本
▲青年陈望道
  本报记者 姚丽萍

  97年前,在这里,首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印刷出版。

  10年前,在这里,原卢湾区经过地毯式文物普查,一处新的不可移动文物被最终确认。

  这里,就是上海市复兴中路221弄12号,原辣斐德路成裕里,又新印刷所旧址。

  陈望道“勇”译红色经典

  初冬时节,复兴中路顺昌路口,一片旧改工地,居民已搬迁完毕。工地上,一幢三层旧式砖木结构石库门里弄建筑被绿色防护罩小心翼翼地包裹着,十分醒目。这里,就是又新印刷所旧址——97年前,红色经典《共产党宣言》在这里印刷出版。

  一个人,与这部红色经典密切相关,他就是陈望道。数十年后,陈望道的身份是复旦大学校长,修辞学大家。

  1920年8月22日,俞秀松、李汉俊、陈望道、沈玄庐、施存统、袁振英、叶天底、金家凤8位青年发起创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陈望道时年29岁。早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谙熟日文和英文。1920年2月,上海《星期评论》周刊特邀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准备在这个刊物上转载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共产党宣言》。于是,陈望道依据戴季陶提供的日文本,并参考陈独秀取自北大图书馆的英文本,在家乡义乌的柴房里“勇”译红色经典。

  陈望道在分水塘村老宅柴房里,凭借一盏油灯、一块铺板、两条长凳、老母亲送来的三餐,借助《日汉辞典》《英汉辞典》,夜以继日地翻译,用他的原话说,就是“费了平常译书的五倍工夫,把彼底全文译了出来”。

  自办印刷所承印经典

  1920年,《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原本打算在《星期评论》刊发,不幸,《星期评论》因故被迫停刊。这时,中共上海发起组刚刚建立,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商量后,决定以“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秘密出版此书。于是,陈独秀在辣斐德路成裕里租下一间房子,建立一个小型印刷所,取名“又新印刷所”,寓意《大学》里的 “日日新,又日新”。

  又新印刷所承印的第一本书,正是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初版印刷1000册,很快售罄。这本书比如今市面上的小三十二开本小一些,红色封面上是马克思半身坐像。画像上方印着四行繁体字,从上往下依次是:“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书名;“马格斯、安格尔斯合著”——马格斯就是马克思,安格尔斯就是恩格斯;译者姓名。大概是印刷时排字工人太激动了,“产”和“党”,两个字颠倒了顺序,封面标题错印成了“共党产宣言”。

  错了,马上改。再接再厉,9月再版,书名更正为《共产党宣言》,加印1000册,随即又是销售一空。借着《共产党宣言》的火爆销售,又新印刷所趁势而上,印刷了《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等一批革命书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广泛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又新”,名字起得好,《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后不到一年,彪炳史册的中共一大在距离成裕里不远处的法租界望志路石库门里召开,由此开启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纪元。

  文物普查翻“红色家底”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首次以完整形式在我国出版。

  这本红色经典的历史价值,不言而喻。岁月流逝,《共产党宣言》初版本存世仅数册。而又新印刷所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湮没在岁月中,仅仅是老城厢石库门里弄“成裕里”寻常人家的住所而已。

  2007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开始,原卢湾区文保部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地毯式”的普查——那些记载于文字或者流传于口头,却并未被确认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旧址,特别是“红色家底”,一个也不能疏漏。文保人员一遍遍对照文献资料,实地勘察,访问当地居民,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此期间,又新印刷所旧址被确认。2007年12月,又新印刷所旧址被卢湾区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

  如今,顺昌路、复兴中路交界处的成裕里,属于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新天地板块。伴随旧改推进,成裕里已完成居民搬迁。该地块眼下已是一片工地,但工地上的又新印刷所旧址被妥善保护着。将来,在一片新建筑当中,这处老建筑如何发挥好传承“红色基因”的特殊功能,黄浦区政府、文保专家和建筑学专家们正在积极论证——明天,值得期待。

  专|家|点|评

  经典何以成为经典?

  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不过一万多字。

  《共产党宣言》的译者不在少数,何以陈望道声名最重?民国年间,印刷所不可胜数,何以又新印刷所这栋建筑得以被“呵护”至今?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能从后世连篇累牍的介绍、评论中获得大致的了解。《共产党宣言》的陈译本无疑是红色经典,今天,我们仍然需要深入解读经典,因为,我们要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而解读红色经典的过程,其实是一次次整理和发现的史料“科普”过程。比如,我们解读《共产党宣言》陈译本,还可以去又新印刷所不远处——新青年编辑部、团中央机关旧址等陈望道的革命足迹中寻求答案。

  一个好消息是,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与复旦大学档案馆筹划的一场关于青年陈望道的展览,将在明年1月开展。这同时也是复旦大学陈望道故居纪念馆开放的一次预演,我们可以借此感悟“经典何以成为经典”!  

  王娟(黄浦区文保所所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郊野大地
   第A05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聚焦·广告/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阅读/连载
   第A14版:金融城
   第A15版: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A16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17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8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广告
   第A20版:艺术散页·广告/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专版
   第A22版:摩登/新尚
   第A23版:家装专版
   第A24版:福彩专版
97年前,首部红色经典在沪闪亮
本月沪牌最低成交价92800元
上海110余万株行道树昨起“剃头”
“一站式诊疗”免患者奔波之苦
7条线路14站有“轨交+公交短驳”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397年前,首部红色经典在沪闪亮 2017-12-16 2 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