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文体汇/话题
     
本版列表新闻
90后最爱这样的网红书法~~~
90后最爱这样的网红书法~~~
90后最爱这样的网红书法~~~
90后最爱这样的网红书法~~~
     
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90后最爱这样的网红书法
不楷不隶
不篆不草
像画像玩
更像游戏
徐翌晟
■ 朱敬一和他的网红书法作品
  “知人而不评是聪明人最大的善良”“谋事在天,成事在脸”“我从来不需要去解释”……这些落款为朱敬一、以网络语言为内容的“书法作品”,最近突然走红网络,朱敬一也从一个“中年未成功艺术家”一跃成为“90后”最喜爱的书法家。现在,他的这些作品正在大世界3层非遗再设计展厅内展出。

  这个名为“草书歌行”的展览上,有整整一面墙都是朱敬一以自创的“南门字体”用巨大的扫把写就的“面对复杂,保持欢喜”,还有各种以朱敬一的“书法作品”为元素构成的装置作品,而“南门字体”的特点便是“不楷不隶不篆不草,像画像玩更像游戏”,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书法,在此以一种随和欢喜的态度,渗入了现代人的生活,让年轻人接近、了解传统书法之美。

  互联网上的共生创作

  朱敬一大学期间主修国画,尤擅山水,他一度非常迷恋传统艺术,“同学中也有很多人专业写书法,他们认为我的书法不入流,我却怎么努力书写都被批评不好看,我自己也完全没有想到会因为书法走红。”

  “妈蛋的世界,我们要加油”,是朱敬一第一个有传播量的作品。那是三年前,一个朋友心情不好来找朱敬一玩,请他写幅字,以发泄心中郁闷。朱敬一写完后拍照放上了网络,顿时引来大量转发,好多人都表示喜欢他的作品。也许这些直白,又稍稍带着些粗暴的表达,正好契合现代人急需缓解的焦虑和巨大的生存压力等等各种需求,也是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所能理解和认同的哲理。如是一发不可收拾,朱敬一写了三年,除非出差在飞机上,他坚持每天写一条。

  成为段子手的朱敬一,更爱听段子。“我本身对文字敏感,又喜欢有趣的东西,觉得很好玩儿。”他每天都要花上两个小时阅读微信订阅号,一看到有趣的段子,就会下意识地记住。自从出了名,微博上微信上还会有许多人为他提供段子,作为创作素材。这样的“共生”使他的创作不再是一件个体的事,而成为一件可以与大众一起完成的作品,甚至还会有人给他在书法专业上提出建议,每当自己在字形上有了点变化,朱敬一会暗自欣喜不已。

  简单直接的传播方式

  真正给朱敬一以书法艺术上启发的是黄永玉和香港的曾灶财,他们都不是正统美术院校科班出身。“他们的字看上去好丑,但是有学过书法的人所没有的质朴和纯真,有一股子执着的牛劲。”朱敬一喜欢魏碑、竹简,真正临摹过的书法家只有唐朝褚遂良,因为褚遂良的风格相对比较怪。

  以不那么符合传统审美的传统书法走红网络,朱敬一认为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自己对于互联网传播方式的深入研究。“最重要的是简单,不要给人太多信息,”为此,他对自己的书法限定了“十字以内”的要求;“看不懂的书法没有意义”,让一般人看得懂,才能产生普遍意义上的链接,这是朱敬一所谓平民化的另一层涵义;落款也要简单到极点,就一个名字;书法作品的尺寸按照手机屏幕竖屏显示的比例,且尺寸保持一致,格式统一,不会一会儿写个手卷,一会儿又写了个条幅。“还有最重要的,不要回避钱,直接买卖作品,进入流通。”

  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郊野大地
   第A05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聚焦·广告/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阅读/连载
   第A14版:金融城
   第A15版: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A16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17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8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广告
   第A20版:艺术散页·广告/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专版
   第A22版:摩登/新尚
   第A23版:家装专版
   第A24版:福彩专版
不楷不隶 不篆不草 像画像玩 更像游戏
全力打造“上海文化”品牌新高地
传统包裹的新哲理
光的空间新华书店今迎客
新民晚报文体汇/话题A09不楷不隶
不篆不草
像画像玩
更像游戏
2017-12-16 2 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